欢迎来到山村网

车祸之后,如何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2018-12-10 22:48:53浏览:59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发生在甘肃庆阳的“11·16”重大交通事故余波未平,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又发生一起校车侧翻事故,15条鲜活的小生命瞬间被

  发生在甘肃庆阳的“11·16”重大交通事故余波未平,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又发生一起校车侧翻事故,15条鲜活的小生命瞬间被吞噬。一场场血淋淋的校车事故,留给社会的是惨痛的教训。如何让经历惨祸幸免于难的孩子走出心灵的阴影,重绽笑颜?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心理专家林红结合自身赴庆阳开展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经历,讲授了促进儿童心理康复的知识和技能,正如她所期望的,“唯有更多地普及知识才能让更广泛的力量有效地参与到灾后心理服务的工作中来”。——本版编辑


  经历车祸事故后孩子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关系都会受到影响  

  灾难发生后,当地医务人员在观察到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些信号后出现很多困惑,如:“如何面对车祸后儿童在睡梦中出现的惊恐、哭泣,同时哭叫自己在创伤中失去的小朋友的名字?我们应怎么办?怎样才能帮助他们?”医务人员急需促进儿童心理康复的知识和技能。

  本次车祸事故的儿童年龄在3~6岁,绝大多数为留守儿童。通过进病房,与车祸中幸存的孩子近距离接触,以及与参与救治的医务人员和陪伴孩子的家长们沟通,我发现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反应:有的孩子在车祸后话太少,不理人;有的孩子脾气很大,脾气上来时甚至抬手就打家长;有的孩子睡眠不安,夜里多次惊醒并哭叫;有的孩子经常发呆,反应迟钝;有的孩子经常诉说头痛、肚子痛;有的孩子不肯要刚从外地赶回来的妈妈陪伴,哭闹着要黏着长期照顾自己的爷爷。

  孩子经历了车祸这种灾难事件,身体、心理和社会关系都会受到影响。比如,会出现紧张、害怕、不安、担忧、无助与绝望等情绪反应。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对环境中正常的风吹草动表现出过分的惊跳反应。也会有一些身体不适,如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等。同时,还会出现行为的异常,如爱发脾气、不想与同学交往、害怕独处等。也可能出现尿床、吮手指、要求喂饭和帮助穿衣等退行性行为(表现比实际年龄幼稚,已经掌握的技能又不会了)。灾难导致的原有师生、伙伴、亲子关系的改变或丧失,使儿童感到孤独、无助和迷茫。有些儿童会误认为自己对灾难的某些后果有一定的责任,而产生自责、内疚、恐惧等心理,并可能会退缩、回避他人。灾难还可能诱发或加重孩子其他的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惊恐发作、恐惧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等。

  相比成人而言,儿童的心理更脆弱。儿童在经历灾难事件后,往往不能描述自己所经历的灾难事件,或者回忆灾难事件时只能描述与自己有关的部分,导致堆积在心理的惧怕等心理反应比成人更加剧烈。

  以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

  针对孩子车祸之后的应激反应,我们需要提供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以抚慰孩子受伤的心灵,让他们尽快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首先,鼓励儿童以他们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经历、想法及情感体验,并给予恰当的情感支持和信息引导。成人要鼓励并倾听儿童表达他们在灾难中的经历及内心的感受,帮助儿童认识到害怕和恐惧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允许他们哭泣和表达悲伤,不要强求儿童勇敢或坚强。不要批评儿童暂时出现的一些幼稚行为。要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儿童,给予爱和照顾。对于儿童提出的有关灾难的问题,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回答,内容要准确。传递有关儿童自身伤残及小朋友和老师伤亡等坏消息时,要考虑儿童的接受程度,并不断给予希望。如果儿童错误地认为灾难的发生与自己有关,要及时予以澄清。父母、老师还应该暂时减少对儿童各种学习与行为规范的预期,减少压力。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鼓励儿童多做游戏,多运动。此外,还应尊重特定文化背景下处理哀伤的习俗,利用纪念日等特殊的日子,或亲人、好朋友的象征物等,帮助儿童完成与亲人、好朋友的告别过程,开始新的生活。

  其次,儿童应尽可能由家人或其他熟悉的人照料。与父母或看护人的分离会让儿童尤其是幼龄儿童感到恐惧与焦虑。所以在灾难过后,由家庭成员照顾和保护儿童是第一选择,让儿童尽可能与家人在一起。“11·16”事故发生后,孩子的父母均已经从打工的外地赶回,陪伴在孩子身旁。而且很多家长表示已经决定不再出去打工了,这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支持。

  对成人的心理支持是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年人的反应会影响儿童。儿童会非常在意父母与医务人员等成年人对灾难的反应与态度,也会学习他们应对灾难的方式。因此,家长和医务人员应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过度恐惧和焦虑。成年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让儿童产生安全感。另外,成年人还有必要学习如何早期发现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同时,还要学习如何敏感地察觉到在服务儿童的过程中自己可能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以及这些感受对自己照顾儿童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本次车祸事故多为留守儿童,与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外)祖父母,以及长期与孩子分离的父母都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对(外)祖父母而言,除了对孩子的担心、心疼之外,他们还因为是自己亲自送孩子上的校车,而存在着强烈的负疚感,以及自责、痛苦等心理。对父母而言,长期与孩子的分离已让他们深感愧疚,在事故发生后,他们还面临着如何让孩子尽快接纳自己的困境。因此,他们也是精神健康方面特别关注的人群,也需要心理支持。

  最后要提出的是,孩子的成长是漫长的过程,如何尽早介入并持续为孩子心灵的健康提供帮助至关重要。如有的孩子现在就提出来不上幼儿园了,如何帮助这些遭受车祸创伤的幼儿不仅早日回到幼儿园,而且将来能够很好适应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生活,减少成年后精神卫生问题甚至精神疾病的发生,既是迫在眉睫的工作,也是需要长期努力的艰巨工作。



  后  记

  援助心路历程

  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后,我受卫生部医政司医疗处委派,来到庆阳开展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11月24日,从北京飞往西安,尽管飞机有些颠簸,而我心如止水。没有了2008年第一次奔赴四川地震灾区时的那份紧张和不安,也没有了那时的激动万分和豪情万丈。3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专业上我在成长、成熟。我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意识到一切行动服从当地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和指挥的重要性。因为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需要统筹安排的,我们的原则是只帮忙、不添乱。

  考虑到如果我直接对儿童和家长做深入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一方面因为个人力量有限,无法全面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担心离开后可能导致对儿童和家长造成二次伤害,我选择了尽最大可能培养当地资源。在庆阳市卫生局领导的快速反应和组织安排下,我深入庆阳市人民医院病区,了解医院已经开展的相关心理干预工作,与受伤儿童及家属沟通交流,做示范性心理教学查房,指导医院护士长、主管护士以及心理工作者利用科学方法更好地开展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并为受伤住院儿童的心理康复工作提出建议。此外,还举办了题为《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题讲座,为医务人员和教育系统以及政府部门的部分干部、教师共400多人进行了辅导培训。

  作为儿童精神卫生工作者,我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发挥专业经验和特长,为“11·16”重大交通事故受到心灵创伤的人们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服务。但同时我也深知,我们所能提供的心理服务是非常有限的,唯有更多地普及知识才能让更广泛的力量有效地参与到灾后心理服务的工作中来。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儿推拿是不用药的“绿色疗法” 学会五招治病又保健

上一篇:

想生聪明宝宝 七个雷区千万不要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