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孩子上幼儿园,妈妈请别焦虑

2018-12-11 09:42:52浏览:36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克卫绘   核心提示:每年的3月,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日子。刚上幼儿园时,常常是孩子在园里哭闹,妈妈在园外红着眼圈,甚至悄悄


克卫 绘

  核心提示:每年的3月,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日子。刚上幼儿园时,常常是孩子在园里哭闹,妈妈在园外红着眼圈,甚至悄悄在抹眼泪。孩子入园哭闹怎么办? 

  为此,记者专访了《上幼儿园不用愁》一书的作者、育儿专家林怡女士,请她为那些孩子即将上幼儿园的妈妈们梳理情绪、释疑解惑。

  选择幼儿园要根据孩子的特点

  记者:你认为挑选幼儿园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林怡:一般来说,幼儿园的教育质量高低与场所好坏没有太大关系,而与教育理念和老师素质关系密切。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利用最普通的素材全方位拓展孩子的思维,协助孩子各项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好的幼儿园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文氛围。良好的人文氛围不仅有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环境,还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积极影响,让孩子终身受益。

  记者:如何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来选择理想的幼儿园?

  林怡: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对环境的要求不一样,对老师的期望也不一样。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老师,有的孩子难以适应,有的孩子则比较容易适应。因此,在选择幼儿园时,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作一些特别的考虑。例如,有的孩子乐观活泼,他们不会过于在意老师的态度,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强。对于这样的孩子选择幼儿园的余地就比较大,家长可以将就近、接送方便作为首选条件。有的孩子比较敏感、胆小,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很难自我排解。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该选择那些尊重孩子、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孩子心理成长的幼儿园。还有的孩子脾气暴躁,稍不如意就容易与小伙伴发生冲突,不太喜欢被管束,受到批评指责时容易情绪激动。对此,家长宜选择师生配比高、老师引导有方、关注孩子个体情况、平等对待孩子的幼儿园。这样,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得到满足,身心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妈妈也有“分离焦虑”

  记者:你在书中说,不仅孩子有“分离焦虑”,妈妈们同样存在“分离焦虑”。请问妈妈们的“分离焦虑”有哪些症状?

  林怡:是的,不仅妈妈甚至有些爸爸也存在“分离焦虑”。父母的“分离焦虑”症状一般有以下几种:早上与孩子在幼儿园分离时表现得难舍难分,有的家长甚至会跟着孩子落泪;孩子入园后,家长仍舍不得离去,在外面偷听里面的动静;上班时心神不定,总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哭闹、难过、遭遇问题,恨不得一整天跟在孩子身边;晚上接孩子时,对孩子万分怜惜,仿佛孩子遭了多大罪似的,一见面就问这问那;每天晚上都为孩子第二天能否顺利入园心生忧虑,总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其实,这些都是家长自己焦虑的表现。

  记者:有人说,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请问妈妈的“分离焦虑”会反作用于孩子吗?

  林怡:学龄前儿童主要透过父母的眼睛来看待周围的世界,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感知这个世界。加上孩子往往具有直指人心的本能,即便妈妈的“分离焦虑”很隐蔽,孩子依然可以察觉到。所以,如果孩子察觉到连妈妈都如此恐慌,孩子自然会更加害怕。这样,妈妈非但无法给孩子心理支持,而且妈妈的“分离焦虑”还会反作用于孩子,让孩子深感问题严重,更加惧怕上幼儿园,从而延迟孩子适应的时间。

  记者:要克服“分离焦虑”,妈妈应该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林怡:成长是孩子的必由之路,入园只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孩子克服“分离焦虑”的过程,看似痛苦,实际上也有其积极意义。孩子学会调整好自己,适应了,自然就成长了。意识到家长与孩子既是一体的,又是分离的,我们就不会与孩子纠缠不清,就能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在必要时给他(她)心理支撑,而不是相反。因此,除了保持轻松的心情之外,妈妈们还需要做点属于自己的事情,以转移注意力,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安宁些。

  孩子入园哭闹怎么办

  记者:从身边的例子来看,现在孩子入园哭闹的时间越来越长,有的孩子甚至长达3个月仍哭闹不停。请问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林怡: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一、入园准备不充分,家长和孩子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二、入园准备过度,反而导致孩子更有压力;三、对孩子入园“分离焦虑”处理不当,延缓了孩子适应的过程;四、家长“分离焦虑”严重,起了反作用;五、家长对幼儿园或老师不信任,直接引发孩子内心的恐慌感与抵触感;六、家庭环境或家庭关系出现问题,孩子内心恐慌,也会影响孩子适应的进程;七、家长无意间给了孩子负面的暗示,导致孩子排斥幼儿园;八、家长说话不算话,导致孩子缺少安全感,与家长更加纠缠。

  记者:在处理孩子哭闹时,家长通常有哪些不当行为?

  林怡:孩子入园哭闹时,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是让孩子尽快平息下来,其结果却是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导致孩子的焦虑情绪越积越多,无法排解,延缓了孩子适应的进程。根据我们的经验,那些入园前期哭闹得厉害、家长也不去干涉的孩子,一旦适应,他们的状态就会非常好。相反,那些入园前期哭闹得不厉害,内心憋着委屈,或者因哭闹厉害而受到家长打压的孩子,他们“分离焦虑”的表现会更加持久。因此,在孩子入园哭闹的时候,允许他(她)通过哭把内心的焦虑情绪发泄出来,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事实上,情绪无所谓好坏,让它通过安全的方式释放出来,对孩子心理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记者:那么什么才是家长最恰当的做法?

  林怡:当孩子入园哭闹时,家长更恰当的做法应该是:不阻止孩子哭,也不要对孩子没完没了地讲道理,而是紧紧地抱孩子一会儿,简单告诉他(她)自己几点来接他(她),然后平静地将孩子交给老师,坚定地离开。对于孩子的哭闹,家长要给予适度的安抚,但是不要表现得过于在意,以免带给孩子负面暗示。同样,孩子早起不肯出门并哭闹时,无需给他(她)讲必须上幼儿园的道理,可以紧紧抱着他(她),同时,该准备什么继续准备,比如问她:“你想穿这条蓝色的裙子去幼儿园呢,还是穿那条红色的裙子? ”晚上到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避而不谈孩子有没有哭的问题。当孩子哭闹厉害,喊着明天不想去幼儿园时,千万别为了暂时平息孩子的哭闹就胡乱答应。如果不知道该怎么说好,就抱着孩子,拍拍他(她)。当然,也可以考虑通过游戏的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

  记者:家长怎样和老师交流对孩子最有益?

  林怡: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如果经常沟通,并且沟通得很顺畅,这对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并最终爱上幼儿园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如果家长与老师经常沟通,对孩子能起到很好的暗示作用,他(她)会觉得妈妈和老师的关系很密切,于是,他(她)就会更加信赖老师。孩子这种无条件的信赖,又会打动老师,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所以,孩子入园后,家长最好找机会多跟老师沟通,不要等到出现问题了,才想到要与老师沟通。此外,家庭中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家庭成员发生变化(爸爸突然要长时间出差、外婆要过来一起生活等),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搬家、转园等),最好都告诉老师,因为这些事件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就可以凭借他们的专业知识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甚至给孩子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帮助孩子消除这些重大事件带来的影响。有句俗话说得好:“人心都是肉长的。 ”只要我们以心换心,与老师有效沟通的可能性自然就会大大增加。(记者 徐蓓)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小儿难养 “坑孩”频发 80后父母亟待补功课

上一篇:

新手妈咪调查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