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2岁~4岁是孩子说谎的高峰期,比如把别人的玩具说成自己的,把幼儿园的玩具偷偷拿回家。撒谎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不同年龄段的撒谎行为有本质区别,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欺骗。当孩子初次“说谎”时,不必过于担心焦虑。
两岁的孩子说谎多半是将现实与幻想搞混了。例如,明明和亮亮吵了起来,明明说:“亮亮撒谎,消防车是晓晓的。”亮亮却说:“消防车是爸爸给我买的。”实际上,消防车是晓晓的,并非亮亮的,亮亮是不是在撒谎?
显然,尽管都是在用语言表达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但孩子的所为绝对不是成人世界中的“偷”和“骗”。
年龄尚小的孩子撒谎不是为了想“骗”谁,而是因为不能清楚地分辨现实和幻想,当内心的某种想法过于强烈时,孩子就会坚信不疑地认为那是事实,并且把头脑中幻想的事情当做事实讲出来,是无心之举。
4岁孩子撒谎多半是因为要逃避惩罚。例如,一天,离园时,跃跃违反了幼儿园的规定(离园时不许在幼儿园逗留玩耍大型运动器具)偷偷玩了滑梯,结果不小心划伤了。回家后,爸爸无意中说了一句:“老师知道了这事,肯定会批评你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当老师发现跃跃脖子的划痕时,跃跃立刻解释是在家划伤的。
4~5岁的孩子开始逐渐在意别人的评价,比如特别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无意犯了错,会试图掩饰,这也是中班幼儿“说谎”的常见原因之一。
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我们要为孩子创造宽松包容的家庭氛围,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犯了错如何改,日后如何避免,懂得规则,而不是一味沉浸在担惊受怕的负面情绪中。(张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