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空腹血糖低可能是隐匿性胰岛素瘤

2018-12-11 14:32:59浏览:33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病案回放   今年38岁的廖先生反复出现心慌、出汗、头晕等症状14年,空腹时血糖最低,仅为1.0mmol/L,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晕厥
病案回放

  今年38岁的廖先生反复出现心慌、出汗、头晕等症状14年,空腹时血糖最低,仅为1.0mmol/L,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晕厥、抽搐。近两年来廖先生发作次数频繁,症状加重,每天发作3~5次,进食后症状缓解,以至于每晚家属必须多次唤醒他给予进餐,否则次日不能醒来,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和危及生命。他先后在国内多家大医院就诊,诊断为低血糖症、胰岛素瘤,但由于各种影像学检查均未能找到病变,因此没有一家医院敢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前不久,廖先生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检查,经该院内分泌代谢科、超声医学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专家通力协作,终于诊疗为隐匿性胰岛素瘤。

  据该院外科主任郑起教授介绍,胰岛素瘤是一种罕见的胰岛内分泌肿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女性多于男性。病人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包括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四肢发麻,部分患者出现嗜睡、行为异常、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由于胰岛素瘤患者症状复杂多样,个体表现有很大差异,甚至同一病人不同时期亦有不同,临床上易误诊。

  郑起教授说,尽管B超、CT和MRI等检查对肿瘤定位有一定帮助,但由于瘤体位置较深,其准确率仅有30%~71%,仍有相当的病人术前影像学检查不能准确定位,临床称之为隐匿性胰岛素瘤。廖先生经测定C肽、胰岛素抗体等检查后,确诊为胰岛素瘤;经腹部超声检查,初步发现了胰体部可疑肿瘤,但仍无法定位。该院外科黄新余主任医师同放射科医生一起探索性地应用实时增强胰腺连续动态薄层扫描,在近千张CT扫描片中发现了可疑病灶。手术中郑起、黄新余两位主任采用术中探查+术中超声的方法,清晰地发现了病灶并成功地切除了肿瘤。术后半小时,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困扰廖先生14年之久的顽症被彻底去除了。(黄和曦   顾海鹰)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要想控制血压,必须掌握这项技能!

上一篇:

让“清晨高血压”听你的话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