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让孩子远离伤害

2018-12-11 18:09:35浏览:72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张昊华□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在北京联合发布《儿

□本报记者 张昊华□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在北京联合发布《儿童和青少年伤害预防:世界卫生组织(WHO)行动计划(2006-2015)》中文版。该计划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儿童和青少年伤害预防方面的实施纲要,内容包括监测、调研、预防、能力建设及宣传倡导等,为世界各个国家、地区提供指导,以减少儿童和青少年致命和非致命性伤害的发生。该计划的发布引起了人们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伤害预防的再度关注。

  伤害包括溺水、道路交通伤害、跌倒、中毒、烧烫伤、动物咬伤、窒息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16.37/10万。15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西部最高,为33.15/10万,东部为17.51/10万。

  措施不复杂却可立竿见影

  不久前在上海出差时见到的一幕,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伤害预防专家段蕾蕾印象深刻。“当时我坐在车上,看到了前后2辆车相继驶过去。前面的一辆车由一位外国妈妈开着,她的3个孩子坐在后面的安全坐椅上。后面的一辆车是爸爸开车,妈妈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发生车祸,孩子就会成为妈妈的‘安全气囊’!”她说,这只是一件小事情,但却反映出我国家长预防儿童伤害意识的薄弱。

  世界卫生组织在《儿童和青少年伤害预防:世界卫生组织(WHO)行动计划(2006-2015)》中说,大多数伤害是可以预防的,或者至少是可以控制的。事实上,许多国家已经十分明显地降低了儿童和青少年伤害死亡率。在1970年~1995年期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15岁以下儿童的伤害死亡率降低了一半。在有年幼儿童的地方,为窗户增加保护措施并辅之以教育,儿童由窗口跌落死亡的数字,因此降低了50%~90%。

  段蕾蕾说,伤害水平的降低,归功于科学研究、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的引入和实施、地区环境的改进、相关的立法、公共教育、紧急救治和创伤治疗水平与质量的提高等。伤害预防的模式有很多,最为经典的是三级预防模式。即一级预防——预防伤害事件的发生,二级预防——降低伤害的严重程度,三级预防——减少伤害发生后残疾的发生和严重程度。

  她说,在学校门前设置减速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都可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让药瓶不易拧开的设计,可以减少孩子在家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此外,还可通过增加白天照顾孩子的时间,延长幼儿园开门的时间,减少孩子的意外伤害。

  据悉,我国有些地方也在预防儿童伤害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北方有些地方把炕和灶台连在一起,增大了孩子的烫伤机会。于是当地政府为每家在灶台旁边安上了围栏,使孩子的烫伤率大幅下降。“预防伤害的措施其实并不复杂,投入也不如想象的那么大,收效却立竿见影。”段蕾蕾说。

  《儿童和青少年伤害预防:世界卫生组织(WHO)行动计划(2006-2015)》如此总结伤害预防的措施:在立法、规章及其执行,产品改良,环境改进,辅助性家访,安全设备的改进,教育和技能培养等一系列干预手段中,涉及2种或更多因素的多维策略,往往是最有效的。

  期待公众认识

  “令人不安的是,随着数据采集系统的改进,在中低收入国家中,儿童和青少年伤害及死亡的绝对数字与发生率,都随着城市化和车辆交通的发展而日益上升。”段蕾蕾说,“更重要的是,在那些中低收入国家,儿童和青少年伤害问题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受到关注。”

  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调查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与实施儿童和青少年伤害预防手段的主要障碍,一是宿命论——毫无理由地相信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二是决策者认识不到伤害是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很多死亡是可以避免的;三是缺乏处理相关事务的人力资源;四是对中低收入国家中预防措施的发展和测试关注不足;五是缺乏对受伤害者的急救治疗和康复服务。

  段蕾蕾认为,我国卫生、教育部门在预防儿童和青少年伤害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也有涉及伤害的相关内容。但我国对于伤害预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措施也不够有效。目前有关伤害预防的研究探索已经不少,但成规模的不多,还面临专业人员不够、宣传不够、公众认识不足、相关数据和研究积累欠缺的问题。她呼吁,我国应加强儿童和青少年伤害预防的宣传,加大相关投入和政策制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儿童和青少年伤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女性小便很黄是怎么回事

上一篇:

月经后有咖啡色分泌物怎么回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