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梅
小王同学在高中毕业前体检时正巧感冒发烧,医生在为他检查心脏听诊时,低声自语说:“心尖区有点风吹样杂音……”小王同学一听,就紧张地问医生:“是不是心脏病?严重不严重?”医生回答他:“这是生理性杂音,不要紧的。”小王同学却放心不下,他联想起生理卫生课上老师曾说过心脏病是有杂音的,所以固执地认为自己患上了心脏病,医生的话只是为了安慰自己罢了。从此,他到处求医。虽然经过反复检查心脏均未见异常,医生也都告诉他没事,但他总认为医生是在安慰他。后来,他甚至离开所居住的城市,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四处求医。医生都说他是自己瞎猜疑。他很生气,说:“病生在我身上,我自己还不清楚?”最后,经心理医生诊断,小王同学患的是疑病症。
分 析
疑病症即疑病性神经症,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身体疾病。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过分关注,经常四处求医,但各种检查的正常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最近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在门诊患者中约有4%~6%的人患有疑病症。患疑病症的人其人格特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有较强的依赖性,易紧张、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度关心。
疑病症的发生与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有关,也与个体对疾病威胁的认识阈值相关。对疾病威胁的认识阈值低的人,当生活中发生什么不快,或遭遇重大挫折时,便很容易产生病感体验,表现出疾病行为。疑病症的表达可能是自我防卫的一种表现形式。
疑病症的病因也有医源性的影响。错误的诊断和治疗,反复检查,长期未能确诊,以及医生以不恰当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等都可能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有时,医生对病情的不恰当解释,反复的躯体检查等,可能会强化患者的疑病观,使他们认为自己的疾病很重且难治。
疑病症最初往往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任何轻微变化,作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伴有相应的疑病性不适,逐渐出现日趋系统化的疑病症状。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疼痛是疑病症最常见的症状,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主诉疼痛,常见部位为头部、腰部或胸部,有时是全身疼痛,但查无实据。此外,疑病症还会有恶心、吞咽困难、反酸、胀气、呼吸困难等躯体症状。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别是怀疑自己鼻子、耳朵及乳房形状异样,还有觉得有体臭等。疑病症常伴有焦虑、恐惧、抑郁和疑病性烦恼。为此,他们四处求医,又不相信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
治 疗
疑病症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相结合。
心理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医生一开始要耐心听取患者的叙述,对他们持同情、关心的态度,应尽量回避讨论症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告诉他患的不是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如果患者的暗示性很高,可以进行一些暗示疗法。另外,环境的转移,生活方式的改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在心理治疗之外,可以辅助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主要在于解除患者伴发的焦虑、抑郁情绪。对确实难以治疗的病例,可以使用小剂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物理治疗主要包括脑功能治疗、经络氧及脑波治疗等。
学会用理性去对待和处理困难,通过创造新价值的行动,或把心神转移到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在创造中感到满足、消除烦恼,这些方法都有利于疑病症的预防。(作者为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本报记者阎 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