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给伤员安装假肢注意什么

2018-12-11 21:31:38浏览:13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王岩陆宁   截肢后康复的各个方面,离不开一个核心:假肢的设计、制造、改进和应用。   术后2周安装临时假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王 岩 陆 宁 
 
  截肢后康复的各个方面,离不开一个核心:假肢的设计、制造、改进和应用。

  术后2周安装临时假肢

  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使截肢者更早地装配上假肢,更好地使用假肢。按照传统技术,截肢后要等到残肢成熟定型再装假肢,往往需要等待半年之久。随着假肢装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得术后早期在残肢伤口愈合后尽早安装假肢成为可能。特别是对于下肢假肢,长期以来就有在截肢术后早期装配假肢步行,以谋求残肢早日成熟定型的构想。

  随着医学与假肢学的密切结合,以及截肢术中肌肉成形术和神经残端成形术的推广应用,为安装假肢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此外,工程技术和制造技术不断进步,由英国技术人员首先开发利用的环境控制疗法(CET)——通过为截肢术后的残肢伤口及周围组织提供优良的环境,以达到加快伤口愈合消肿的目的,也使术后早期安装临时假肢得到保证。

  临时假肢一般在术后2周即可安装。实践证明临时假肢具有如下优点:使残肢早日成熟;减少卧床,预防残肢挛缩,从而保持或改善全身状态;在制作正式假肢前,不仅可利用临时假肢在平行杠内训练,还可进行步行训练;患者穿戴临时假肢即可出院,而得以提前重返社会。临时假肢特别适用于小腿截肢和赛姆截肢的患者。

  下肢临时假肢的装配要点

  1.在确保代偿功能的前提下,临时假肢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容易调整和更换的特点。小腿临时假肢同样也包括接受腔、下接支撑件、关节和假脚几部分。

  2.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残肢的萎缩,可在残肢上增套残肢套,用以调节接受腔的松紧,通常1周左右就要加层残肢套,一个月后需套4~8层。如果残肢萎缩明显,接受腔已过松,则需更换一个新的接受腔。

  3.穿戴临时假肢需要3个月左右,当肿胀消退、残肢不再变化、患者已能熟练独自步行后,再定制正式假肢。

  4.临时假肢是在患者残肢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制作的,因此对假肢制作、调整和步态训练要求较高,一定要由技术熟练的假肢工程师进行制作。

  全接触接受腔最理想

  接受腔是假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与残肢接触,支撑着人体重量,控制着假肢运动,穿戴假肢舒适与否,完全取决于接受腔是否合适。接受腔是影响假肢穿着舒适性和功能发挥的重要结构。

  全接触和最大限度残端承重是现代假肢装配对接收腔的要求。残肢与接受腔间可靠的连接是实现假肢功能的最基本保证,它们之间任何微小的“假关节运动”或“活塞运动”都会妨碍截肢者对假肢的精确控制,从而使站立和行走的稳定性下降,增加病人能量的消耗。全接触要求残肢至少能够接触,并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穿戴假肢后理想状态的另一方面是,残端能最大限度地承重。截肢者应该能用残肢站立在接受腔底部,就像截肢前站立在地面一样。这不仅具有重要生物力学意义,而且通过残端接触和承重,截肢者的感觉神经系统能够直接感受来自底端的压力和动作的重要信息。残端承重还可实现残肢骨骼负重,具有防止骨骼骨质疏松作用。

  在大腿假肢方面,尽管全接触接受腔已经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但没有残端接触的吸着式接受腔依然大量存在。吸着式接受腔的底端与残肢之间有一个大空隙,构成一个密闭空间,由此产生的负压将接受腔吸附于残肢上。使用这种接受腔时残端受到的外界压力小于残肢侧面和口型处的压力,导致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难以避免残端水肿。这种接受腔仍在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制作技术要求较低。而使用全接触式接受腔时,残肢整个表面尤其是残肢末端,与接受腔全面接触,残肢末端承受了来自腔底的轴向压力。在步行过程中,摆腿时血液被负压吸到残肢末端,支撑承重时接受腔底部压迫残端将血液泵出。血液在残肢末端反复流入和挤出,构成了残肢的血液循环。

  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我院第五医疗组为一个小腿毁损伤的患者及时做了小腿截肢术,并在术后第20天为患者安装了全接触弹性储能的小腿临时假肢。患者在安装假肢当天就开始站立、行走,成为这次大灾难后第一个重新站立、行走的截肢者。这无论对于患者本人,还是对于所有在这次地震灾难中不幸失去肢体的患者,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感冒药重复使用要小心

上一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增势放缓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