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破解脊柱手术难题

2018-12-11 21:33:42浏览:93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刘忠军   寰枢椎疾病死亡率降至1%以下   寰枢椎疾病是指位于头颅与颈椎交界的高位颈椎(第1、2颈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 刘忠军 
 
  寰枢椎疾病死亡率降至1%以下   

  寰枢椎疾病是指位于头颅与颈椎交界的高位颈椎(第1、2颈椎,也称寰枢椎)疾患。由于颅颈交界区是生命中枢所在,手术风险很高,难度很大,一旦手术失败,病人即高位截瘫,难以生存。此病以先天畸形和创伤为主,尽管属于少见疾病,但对于患者而言痛苦不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颅椎手术是脊柱外科中公认的高风险、高难度手术,对它的治疗能力可反映一个医疗单位脊柱外科、特别是颈椎外科的学术水平。

  我们的颅椎外科专业组在2002年成立之前已有十多年的前期工作积累,有大量的病例资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首创的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可以取代传统的经口咽入路齿突切除术,后者作为一种经典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国际和国内仍被普遍使用。用传统方法治疗,无论是死亡率和并发症率都很高。我科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一组病例,曾经出现了30%的手术死亡率,而用松解复位结合后路固定的新方法,死亡率低于1%。

  目前,这种新方法已经逐渐被国内同行接受,有些医院已经在用这种方法开展手术。另外,借助自己设计的内固定器械,还节省了治疗费用。以我们已经完成治疗的800多个病例为例,比用进口的同类器材平均每个病人能节省两万元。

  脊柱肿瘤手术疗效大幅度提高   

  脊柱肿瘤是脊柱外科的疑难病。脊柱转移肿瘤发病率很高,大量恶性肿瘤都可能出现脊柱转移。因为肿瘤邻近重要的结构(脊髓、大血管等),手术风险大,难度高。尽管脊柱原发肿瘤发病率不高,约为每年万分之一,但转移肿瘤却并不少见,可惜却往往被忽视直到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病理骨折、脊髓损害等)才发现。

  国外曾有学者称脊柱肿瘤手术为“只能做一次的手术(one shot surgery)”。意思是说,如果第一次手术失败了,患者可能就彻底失去了再次成功手术的机会。错误的治疗常常是盲目进行手术,结果术中发现病情繁杂,因准备不够充分而只能草草收场。因此术前充分准备格外关键。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目前公认诊断准确率较高的方法,但在以往却有不少的检查“禁区”(如寰枢椎)。我们经过几百个病例的积累,已经能使大多数患者都可顺利完成这项检查。在精确诊断的基础上,我们采用最新技术(包括自行研发的技术)对脊柱肿瘤进行彻底性切除,取得显著疗效。目前已手术治疗患者约700例,疗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211”工程项目、卫生部重点项目等基金支持下,我们还围绕脊柱肿瘤边界判定、早期诊断、分期分型、手术技术、复发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国内外学者共同面临的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脊柱畸形大角度畸形者能治了   

  胸腰椎畸形是脊柱外科的疑难病。其中胸腰椎后凸畸形由于容易出现脊髓受压导致瘫痪,因此成为临床中较棘手的问题。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常见原因有陈旧创伤、结核及先天性胸腰椎畸形等。而近年来随着结核发生率有所抬头,脊柱创伤不断增多,因此胸腰椎后凸畸形病例有增多的趋势。国内外针对此病的手术治疗术式主要有三种,单纯后路闭合截骨矫形术、前路减压矫形术和前后路联合后凸矫形术。但是单纯前路手术矫形效果有限,单纯后路闭合截骨矫形术适于45°以下的后凸畸形,对于大于45°的病例其矫形受到很大限制,因为过多的矫正会造成脊髓的堆积而出现脊髓损伤。前后路联合手术适于更大角度的后凸畸形,但两个手术入路创伤大,而对于大于90°的后凸畸形国内外尚无好的术式来采用。

  我们开展单纯后路前方张开后方闭合截骨矫形术,实现了后方一个手术入路矫正大于45°后凸畸形的设想,矫正过程中脊髓不会发生过度堆积,克服了以往术式的局限性。同时在新术式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术式,即单纯后路畸形节段切除双轴旋转矫形术。上述两种新术式填补了国内上胸腰椎后凸畸形手术治疗术式的空白,是胸腰椎后凸畸形矫形领域中的重大突破,大大提高了胸腰椎严重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目前,骨科已完成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矫形手术100余例,疗效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昨天结束的“2008国际骨科学术研讨会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成立五十周年庆典”上,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当前骨科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团队经过长期努力取得的成绩也令国内外学者侧目,尤其是他们在脊柱疑难疾病领域所攻克的三个难题得到了业内学者的认可。

    同行观点

  脊柱后凸畸形手术治疗进展

  对于脊柱后凸的手术矫治,以往的治疗策略是对于年轻且度数小于60度的患者选择后路手术,而对于成年或青春期后期患者选择前后路联合手术。

  我们对一组平均后凸角度达到85度的、分别进行了单纯胸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和前后联合固定融合手术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单纯后路组18例,前后联合组21例。结果发现,单纯后路组的矫形更好(40度vs58度),且这一组患者没有并发症发生,而前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可见,对于大角度畸形的患者,同样可以选择单纯后路进行手术。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骨科学系

  K.B. Wood M.D.


  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进展

  相对于其他脊椎治疗器械,颈椎器械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颈椎只支撑头部的重量,因此与胸腰椎不同,它不需要达到坚强的内固定,另外周围椎动脉、脊髓等重要解剖结构也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而,关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下颈椎损伤的报道一直是个空白。

  自1990年至2006年我们共积累了503个病例,枕颈内固定、寰枢椎内固定、颈椎内固定和颈胸内固定的融合率分别达到95%、97%、99%和100%。由此我们认为,椎弓根是颈椎中最坚强的部分,颈椎椎弓根螺钉的优点是具有强大的内固定和抗拔出力量,有强大的矫形能力和对抗重复负荷的稳定性。

  日本北海道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Kuniyoshi Abumi Ml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气泡涡流浴可改善关节功能

上一篇:

流感可导致肠道黏膜免疫损伤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