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经方可解感冒发汗后诸症

2018-12-11 21:37:30浏览:64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建和  初诊:邓某,女,68岁。患者感冒发汗后,一身掣痛,伴有阵阵发热,时有微汗,汗后怕冷,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建和   初诊:邓某,女,68岁。患者感冒发汗后,一身掣痛,伴有阵阵发热,时有微汗,汗后怕冷,头晕,经常呵欠,舌质淡红,脉细缓。湖南中医药大学周衡教授处以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加减。具体药物为:桂枝10g、赤芍15g、人参10g、生姜5片、炙甘草6g、制附子(先煎)6g、当归10g、红枣(擘)12个,7剂。   复诊:患者身掣痛及烘热均有所改善,仍怕冷,呵欠,但精神趋佳,舌光无苔,脉细缓。药物稍加调整,具体为:桂枝10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5片、红枣(擘)15个、人参12g、制附子(先煎)8g、当归10g、熟地黄10g、茯苓20g、白术12g,10剂。   按:《伤寒论》载:“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伤寒汗后身疼痛,乃是余邪未清、营血受损、血络不通所致,应发汗解表祛邪,而患者怕冷、经常呵欠,提示阳气虚弱,故以桂枝新加汤补益气血、发汗解肌,加附子以温阳,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扶正以散未尽之邪。二诊时,患者身痛及发热好转,提示营卫已和,仍怕冷、呵欠,乃阳气虚弱,舌光无苔,乃阴血亏虚,故前方基础上加强补益之力,加熟地黄补血滋阴,茯苓、白术健脾益气,气血阴阳并补,以扶正防复发。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再次手术关键是在致痛区充分充填骨水泥

上一篇:

当心"办公室流感" 一个传染仨 专家教你三招预防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