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多发性骨髓瘤鲜为人知 病人兜兜转转才找到血液科

2018-12-11 22:21:41浏览:14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多发性骨髓瘤鲜为人知 病人兜兜转转才找到血液科  腰痛、背痛、腿痛是中老年人常常遇到的困扰,对于腰、背、四肢等部位的骨骼
多发性骨髓瘤鲜为人知 病人兜兜转转才找到血液科  腰痛、背痛、腿痛是中老年人常常遇到的困扰,对于腰、背、四肢等部位的骨骼疼痛,他们往往认为是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或关节炎在作怪,因此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去骨科、风湿科、针灸推拿科进行诊治。还有部分患者懒得上医院,自己买些钙片和止痛片解决问题。其实,除上述疾病容易引起骨痛外,还有一种鲜为人知又易被误诊的恶性血液肿瘤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也常常导致中老年人多部位骨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多发性骨髓瘤近年已成为发病率较高的血液系统肿瘤,但大众对其认识甚少,就连非专科医生也常常被其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所欺骗。多发性骨髓瘤常被误诊为腰椎退行性变、腰肌劳损、骨质疏松、骨转移癌、慢性肾炎、营养性贫血、老年性肺炎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内科、血液科主任李娟教授指出,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比较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首发症状各不相同的病人常常散落在医院门诊的各个科室——觉得骨痛的病人多数先去找骨科、风湿科或推拿科医生;肺部反复感染的会去看呼吸科;肾功能损害者则会到肾内科就诊……极少患者会想到应去血液科看看。患者就诊的科室越多,诊断结论也就越多,从而耽误治疗时间。  李娟教授介绍,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痛成了骨髓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骨痛部位多发生在腰骶部,其次为胸肋骨和四肢长骨。由于瘤细胞对骨质的破坏,会引起全身广泛性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常有几处骨折同时发生。若骨痛突然加剧,要警惕可能发生了病理性骨折。  除骨痛外,多发性骨髓瘤还有以下临床表现——  贫血和出血:由于瘤细胞可抑制骨髓正常造血,90%的病人有贫血表现。同时,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有出血倾向,皮肤黏膜出血较多见,严重时内脏及颅内出血。  肺部和泌尿系统反复感染:瘤细胞破坏骨髓机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身体易被细菌、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细菌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  肾功能损害:超过半数的病人尿液中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些患者因得不到及时诊治而发生肾脏功能损害。加上骨质破坏造成血钙升高、血液黏稠,又会加重对肾脏的损害。  血黏度高:部分患者血浆M蛋白增多,产生高黏滞血症,血管内血流缓慢,患者常感到头晕、复视、视力减退甚至出现昏迷。  因此,中老年人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腰背痛、骨关节疼痛或骨质疏松,不明原因的贫血、蛋白尿以及反复感染,要警惕骨髓瘤的可能性,建议到医院血液科就诊,进行血液生化、免疫球蛋白测定、骨髓穿刺及骨骼的影像学检查,以期及早明确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将会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李娟介绍,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不理想,骨髓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三年左右,但目前有较大改观,新一代的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控制疾病进展以阻止其对不同器官的损害。“可以说,多发性骨髓瘤已不再是一种可怕的癌症,而是一种有希望治愈的疾病。”  名词解释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而产生的疾病。这种恶性转化的浆细胞,一方面无节制地增生,另一方面又分泌单一的、无功能的免疫球蛋白(称为M蛋白)。在抑制正常浆细胞增殖、分泌功能性免疫球蛋白的同时,导致广泛的骨质破坏、血液黏稠、血钙升高和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反复感染。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常多于女性患者。与其他肿瘤一样,骨髓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难以进行有效预防。(记者 胡菁)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安徽丙肝诊断能力快速提升

上一篇:

专家:部分脂肪肝单靠饮食控制、运动无法治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