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从“准肝癌”就开始追踪

2018-12-12 09:26:12浏览:83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于志坚   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筛查方案》中,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筛查方案明确规定,在确定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教授 于志坚 
 
  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筛查方案》中,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筛查方案明确规定,在确定肝癌高危对象,建立肝癌筛查队列的基础上,采用甲胎蛋白(AFP)+实时超声检查,每半年一次的方法进行筛查。应用这个方法,临床发现了一批无症状、无体征的小肝癌和亚临床肝癌,使我国肝癌防治研究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但同时亦筛查出数目更多的异常人群,其中不乏肝癌癌前期患者。对于这些患者,千万不要觉得目前排除肝癌就高枕无忧了。

  肝癌早诊早治实施过程中,采用血清学、影像学检查所发现的各种异常状态不同于临床期肝癌。此外,作为肝癌高危对象的肝硬化患者,还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以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常见并发症。

  血清学常见异常及处理

  血清学异常主要有持续低AFP血症(低于400ug/L)、高异常凝血酶原(DCP)血症、高γ-谷氨酰胺转肽酶同工酶(GGT-Ⅱ)血症、高α-L-岩藻糖苷酶(AFU)血症,以及高转氨酶血症(AST、ALT)、高胆红素血症(TBI)、低蛋白血症(T/A)等。可分为急慢性肝功能损害和肝癌标记物阳性两大系列。

  肝功能异常

  各项肝功能检查中,常以转氨酶系列和胆红素系列反映急性肝损害。国内多见于病毒性肝炎,国外多见于酒精性肝病。在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中,似只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

  对上述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除常规予以护肝、降酶、退黄、提高机体免疫等治疗外,还应定期检测HBV-DNA,对其中HBV-DNA高病毒载量(≥105拷贝/毫升)患者,应予以抗病毒治疗。

  肝癌标记物阳性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提出的肝癌诊断标准中,将AFP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DCP)、γ-谷氨酰胺转肽酶同工酶Ⅱ(GGT-Ⅱ)、α-L-岩藻糖苷酶(AFU)等四项作为AFP≤400ug/L筛查对象的辅助诊断项目。凡四项中有两项肝癌标记物阳性,加上一种影像学检查具有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即可临床诊断PLC。但凡出现单项阳性或不具备影像检查肝癌特征性占位性病变者,则应密切注意AFP+实时超声检查+四项肝癌标记物检查的动态变化,避免漏诊或误诊。

  影像学常见异常及处理

  影像学可发现的常见疾病包括肝海绵状血管瘤、肝硬化结节、腺瘤样增生、肝囊肿、肝包囊虫病、肝脓肿以及转移性肝癌等良恶性“肝占位性病变”。

  肝癌早诊早治常以实时超声初筛,发现肝内可疑占位再进一步申请螺旋CT、核磁共振(MRI)或数字减影肝动脉造影(DSA)等检查。除能发现小肝癌和亚临床肝癌外,还发现其他不少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需注意鉴别,及时予以相应治疗。

  良性占位性病变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需与小肝癌鉴别的疾病。多无肝病背景,肝功能正常,超声显像示高回声光团(<3cm),边界清,无声晕。一般不需任何治疗,定期随访即可。少数直径较大者应作CT扫描鉴别诊断,介入消融或外科切除均可。

  大的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的鉴别最为困难,在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出现的血栓和癌栓亦难以分辨,一直是肝癌筛查对象的重中之重。通常小肝癌周边或瘤内可检出条索状彩色血流信号,动脉阻力指数>0.5,增强CT可见造影剂充填,进一步做肝动脉造影可见肿瘤血管或肿瘤染色,碘化油CT(CTLP)可出现癌灶内碘油沉积之特征性改变。而肝硬化结节则表现为均匀分布的散在光斑。无论是结节还是血栓,一般都无血供。但需警惕不少肝硬化最终还是发展成肝癌,亦有报告在肝硬化腺瘤样增生结节中常隐匿有小的肝癌结节,应密切随访,动态观察。

  肝囊肿一般无肝病背景,亦无症状,多为先天性,病程长,常多发。超声显像为典型液性暗区。一般无需处理,少数增大超过5cm,穿刺抽液并注射无水酒精有效。

  肝包囊虫仅流行于牧区,发病于密切接触犬类者。一般无肝病背景,超声检查出现多囊性液性暗区,并可见子囊孕于母囊中的现象。包囊虫抗原皮肤试验(卡索尼试验)多为阳性。

  肝脓肿多有发热,右肋间隙压痛,肝区叩击痛等炎性表现。可能有阿米巴肠病、败血症、胆系感染等病史。

  其他恶性占位性病变

  转移性肝癌常有原发癌病史,一般以消化道肿瘤多见,晚期肺癌或乳腺癌亦有发生。多无肝病背景,超声显像可见肝内大小相仿的多发性占位,以周边或肝包膜下居多,少血供或无血供,可见典型的“牛眼征”。应明确肿瘤性质、转移途径及TNM分期,予以抗肿瘤综合治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类风湿性关节炎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上一篇:

硬皮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注意事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