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肿瘤患者“心病”还需“心药”治

2018-12-12 09:51:33浏览:42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肿瘤患者经常会遭遇哪些心理危机,作为主治医生,如何帮助他们处理这些因肿瘤而衍生的心理问题,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生

  肿瘤患者经常会遭遇哪些心理危机,作为主治医生,如何帮助他们处理这些因肿瘤而衍生的心理问题,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在近日召开的肿瘤心身医学培训项目研讨会上,参会的近20位肿瘤学专家及心理学专家围绕这些目前在肿瘤治疗上颇为棘手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高发是个不争的事实

  有一位肿瘤患者,自从住院以来,整晚都不睡觉,就让护工推着他在病房的走廊里走来走去。因为他担心自己一旦睡着了,就再也醒不过来。一个月后,这位患者就去世了,而按医生的预期,他至少可以再活上两三个月。后来,医生与患者的女儿交流,大家都认为他心理负担太重,是被肿瘤给吓死的。

  在12月7日西部精神医学协会主办的肿瘤心身医学培训项目研讨会暨《中国医学论坛报》跨学科论坛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晓明教授向与会者分享了她在临床中遇到的这个案例。这个故事所反映的只是肿瘤患者诸多心理问题中的一个——恐惧。通过对肿瘤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一次粗略的问卷调查,吴晓明教授发现,肿瘤患者中还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

  对此,上海长征医院肿瘤专家王杰军教授也深有感触。“恶性肿瘤死亡率高、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疗效差等因素,会给患者以巨大的精神压力,加重了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在临床实践中,他发现大多数肿瘤患者从检查开始,就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同时,患者往往高估了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低估了其治愈率,所以,恐惧的心理也非常明显。抑郁也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情绪问题。王杰军教授表示,“50%的肿瘤患者有抑郁情绪,表现为沉默少语,听不进医护人员或亲朋好友的劝说,易怒等,更甚者可能消极厌世,产生自杀行为”。

  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孙学礼教授介绍,焦虑情绪是肿瘤患者患病早期的主要心理问题,而抑郁情绪及抑郁综合征则是患病后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他解释,患有抑郁综合征的肿瘤患者,其内心体验是压抑、沮丧、悲伤,表现为兴趣的下降或缺乏,具有无望、无助、无价值“三无症状”和自责、自罪、自杀“三自症状”。同时,抑郁综合征还会有伴随症状,比如出现睡眠障碍、幻觉和妄想精神病性症状,以及疼痛和消化系统症状等。

  孙学礼教授还透露,在2009年开展的“综合医院住院肿瘤患者精神病理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中, 对西南地区主要综合医院肿瘤科共计2282名住院肿瘤患者调查结果显示,肿瘤患者精神障碍的总发生率约为21%~30%,主要为焦虑、抑郁、偏执及其他精神病性症状。

  国外也有相关的调查显示,恶性肿瘤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3%和9%,其中,住院患者是门诊患者的两倍。2010年,世界精神病学会(WPA)出版的《抑郁与恶性肿瘤》显示,3%~38%的恶性肿瘤患者被诊断为有抑郁症。

  具有“C型行为特征”的人更容易患肿瘤

  肿瘤与心理的密切关系表现在不只是会引发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研究还发现,肿瘤的发生也与心理因素相关。这些心理因素主要包括3个方面:早年的生活经历、重大的生活事件及个性特征。其中,习惯自我抑制的个性特征是产生消极情绪的一个内在条件,成为肿瘤发生的一个潜在原因。这种性格因此被视为“致癌性格”。

  西部精神卫生协会副会长周茹英博士介绍了一个与肿瘤发生相关的“C型行为特征”。这是1988年由西方学者Baltrusch首先提出的概念,他把肿瘤行为特征归纳为:不善于宣泄和表达;过分压抑;行为退缩,如屈从、克制、回避、姑息迁就、忍耐、取悦他人等。周茹英分析说,C型行为的形成,可能与幼年缺乏父母的爱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所接受的教育严厉、理性、刻板,还有可能是因为遭遇情感创伤或环境改变等重大生活事件。

  研究者发现,具有“C型行为特征”的人,肿瘤的发生概率可以高出常人3倍以上,这是因为“C型行为造成的这些心理、生理反应,会导致机体的防卫能力下降,损伤DNA自然修复过程或使细胞增殖分化导致肿瘤发生,也可能通过多系统使内脏器官供血减少、代谢障碍,为癌细胞发生创造条件。”

  医生还应该是肿瘤患者的陪伴者、倾听者

  鉴于肿瘤与心理的密切关系,周茹英博士提出了对肿瘤患者心理干预的三大原则:即疏泄,消除应激因素,积极应对行为重塑。周茹英博士希望,“医生不仅是肿瘤杀手,还应该是陪伴者、倾听者,以及积极生活方式的传递者,成为照亮肿瘤患者人生的那一抹阳光!”

  然而,在肿瘤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医生对肿瘤患者所能给予的心理关怀和心理支持却远远不够。会上,一些年轻的肿瘤专业医生表示,目前,他们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大多停留在躯体的治疗上,而对于其出现的心理问题重视不够,“我们甚至不清楚什么是心理问题,什么是精神疾病,希望有精神、心理学方面的专家给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培训。”

  据悉,孙学礼教授和王杰军教授正准备携手牵头启动肿瘤心身医学培训项目,目的是让肿瘤科医生通过这种继续教育,学会如何告知患者“坏消息”,提高对于肿瘤患者焦虑障碍和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识别率,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和应对措施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肿瘤患者。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肿瘤患者 别忽视对症治疗

上一篇:

直肠癌患者的康复治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