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35分钟,野战医院拔地而起……

2018-12-13 10:43:03浏览:39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新华社记者梅世雄   新华社福州12月11日电题:35分钟,野战医院拔地而起……   20多台装载新型野战医疗方舱的车辆风

新华社记者 梅世雄 

  新华社福州12月11日电题:35分钟,野战医院拔地而起…… 

  20多台装载新型野战医疗方舱的车辆风驰电掣般驶向指定地域,40多名身着迷彩服的医护人员迅速选址、卸载、展开、定位……仅35分钟,一个功能齐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野战医院拔地而起。与此同时,7名在演习场上身负“重伤”的战士,被迅速送进医院,紧急救治工作有序展开…… 

  这是不久前南京军区第175医院检验性野战卫勤保障演练中的一幕。 

  作为南京军区医疗系统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75医院依托我军自主研制的第二代野战医疗方舱,形成了现代化的立体野战医疗救治体系。第二代野战医疗方舱是我军目前陆地最先进的模块化卫生装备,由医疗方舱单元、收容留治病房单元、生活物资保障单元三部分构成。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一名“复合枪弹伤”战士被送进野战医院后,一名军医迅速从这名战士的迷彩服上衣口袋里掏出电子卡片,与手中的小机器轻轻触碰后,便将这名“受伤”战士送进放射方舱做X线检查。 

  第二代野战医疗方舱研究人员、175医院副院长林村河说:“卡片叫‘电子伤票’,里面记录了战士的个人信息,包括血型、胸片等基本情况,以及受伤后一线救护所录入的伤情、伤势和救治情况。” 

  此外,各救治单元能共享伤员信息,使伤员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 

  在一间“手术室”,可调控手术床、进口无影灯、麻醉机、麻醉监护仪、高频电刀、负压吸引器等设施一应俱全,胸外科与骨科医生同时为“受伤”战士做“胸腔闭式引流”和“骨折内固定”手术。 

  因涉及多个学科,又是敏感器官,军医们立即接通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向南京、北京的专家求援。手术台旁的显示器显示,相隔千里的各路专家正进行紧张的会诊。 

  40分钟后,手术顺利结束。“受伤”战士被送进急救方舱,医护人员给他用上了呼吸机,并用多功能监护仪随时监护病情。 

  1995年,我军开始研制第一代野战医疗方舱。2002年,我军在第一代野战医疗方舱的基础上,研制第二代野战医疗方舱。2007年5月,第二代野战医疗方舱正式装备部队。 

  第二代野战医疗方舱是由集装箱连接组成的现代化野战医院,配备有卫勤指挥舱、急救舱、放射舱、检验舱、手术舱、药剂舱、消毒灭菌舱和多个技术保障舱等800多个器械。“一旦需要,这种医疗方舱可采用陆、海、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迅速机动,同时展开100张床位,昼夜对300名伤员进行治疗。”175医院院长万任华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321医院“红十字”方阵驰骋未来战场

上一篇:

四川阿坝军分区医院院长仁真纪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