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我国小肠移植术可进行规模临床常规使用

2018-12-13 11:00:12浏览:55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新华网南京1月29日电(记者朱旭东)比肾、心、肝等器官移植更为困难的小肠移植术最近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获得突破。 中国工
    新华网南京1月29日电(记者 朱旭东)比肾、心、肝等器官移植更为困难的小肠移植术最近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获得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黎介寿表示,我国的小肠移植术已走过临床实验阶段,目前可进行规模临床使用。 

    在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临床小肠 
移植先例的情况下,黎介寿院士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小肠移植的大动物实验工作,在90年代初期成功进行大动物小肠移植,于1994年完成亚洲首例人的单独小肠移植,当时全球仅有美国等少数国家完成30多例小肠移植病人。2003年,黎介寿院士完成了国内首例肝小肠联合移植,随后又完成10例小肠移植。 

    据了解,由于小肠富含淋巴组织,肠腔内存在大量微生物,移植后造成排斥反应及感染发生率高达90.5%。小肠移植的难点在于术后排斥发生率和强度远高于腹腔其他脏器(肝、肾、心脏)移植。为控制小肠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必须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剂量过大易导致病人全身感染及淋巴细胞增生,剂量偏小无法达到控制排斥反应目的,同时药物本身含有较大毒性,因此,如何在小肠移植术后使病人长期存活成为小肠移植的难题。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副所长李宁说,在前10多例的手术中,术后存活最久的患者生存了4年,影响患者生存最主要的因素即为排斥反应和高感染率。而新近完成的两例小肠移植患者目前均顺利渡过上述两个难关。更关键的是,两位患者不再需要依赖静脉营养支持,已能正常进食,表明所移植的小肠开始自主吸收营养,生理功能正逐渐恢复。其中一位25岁的女患者手术已有半年时间,术后两个月即可连续攀登16楼,体力良好,术后4个月恢复月经;另一位22岁的男患者,术后26天即停止输液,开始自主进食。 

    李宁表示,上述两位患者目前都不再接受任何治疗,只需日常服用少量抗排斥药物,已完全符合出院要求。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珠江医院核医学科成功举办“碘-131治疗分化型甲癌新思维”的学习班

上一篇:

颈动脉狭窄可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