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干细胞移植终末期肝病的“终结者”?

2018-12-13 11:25:32浏览:46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教授韩英   终末期肝病恶似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终末期肝病死亡者约300万。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韩 英 
 
  终末期肝病 恶似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因终末期肝病死亡者约300万。我国是乙肝大国,其中20%~30%的患者将发展为终末期肝病。因此,终末期肝病已成为一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不是肿瘤恶似肿瘤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多年来,终末期肝病治疗手段包括内科治疗、人工肝和肝移植等。内科常规治疗主要是补充血浆、白蛋白、保肝、利尿等。这些方法虽能暂时改善临床症状,但不能逆转肝细胞数量日益减少导致的肝功能减退。人工肝支持系统分为物理型人工肝、生物人工肝和组合型人工肝治疗,已成为急性肝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但由于供体缺乏而受到严重限制。

  干细胞移植 治疗新选

  近年来,应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研究,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干细胞技术也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带来了新契机。

  骨髓干细胞是目前最常见的成体干细胞,它用于肌肉等相关疾病的疗效已获证实,但它用于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显然不适合。因为终末期肝病患者体质差,从其身上抽取大量骨髓既不可能,也很危险,会导致病情加重。而选择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已成为临床最佳选择。

  为实现“易获得、低风险、不丢失有效成分”的治疗目的,笔者进行了研究探索。研究中第一步是筛选出肝细胞生长因子,将其作为诱导因子从外周血干细胞中诱导分化出肝细胞样细胞,解决移植细胞来源这一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经过建立终末期肝病动物治疗模型,发现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最佳的运动时间和剂量。随后又探索出肝动脉注射这一最佳途径,并证实移植的干细胞在动物肝脏中具有定植能力,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治疗过程中外周血干细胞数量少、输注细胞肝脏靶向性选择、干细胞体内分化这三大关键技术难题,为干细胞移植进入临床扫清障碍。

  多重指标 判别疗效

  科学的判别指标和严格的检测内容是检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在临床效果评价中,可选择和遵循以下主要判别指标。

  肝脏储备功能:肝脏储备功能是反映肝脏功能最重要的指标,应将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指标作为判别临床疗效的重要内容,主要有白蛋白、胆固醇、胆碱酯酶以及凝血系列。研究中,104名患者经治疗2周后,上述指标均恢复了正常。

  终末期肝病评分:CTP评分和MELD评分是反映终末期肝病肝脏储备功能的客观综合指标,只有对治疗前后进行严格评分,才能准确反映治疗效果。此外,还有肝脏酶学检测、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影像学检查等。治疗后通过对患者12~46个月的随访,其治疗总有效率达86%。

  总体来说,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能较好且长时间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有效延长终末期患者的生存期,减少反复入院率和住院费用。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还可避免肝移植手术,减少肝源的需求。

  尽管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但它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人类干细胞在体内的转归无法示踪,严格限制了对其作用机制的探索;目前还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研究支持;规范化、标准化的治疗技术体系仍需细化和完善。(吴一福  段晓宏整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广州番禺一村委竟在街边投放老鼠药 幼童误食中毒

上一篇:

颌内动脉:颅内动脉搭桥新选择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