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期盼类风关诊治规范化

2018-12-13 11:36:33浏览:12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相晓红   国内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真正受过正规培训的人员不足千人,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目前在类风湿关

相晓红 
 
  国内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真正受过正规培训的人员不足千人,远远不能满足患者需求。

  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有:自身抗体诊断方法少,开展不够普遍,造成患者诊断和治疗延误;缺乏高度敏感性及特异性的诊断方法,造成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大撒网”检查,诊疗活动缺乏针对性,误诊和漏诊率均很高;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落后于当前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发展,目前国内普遍沿用的是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造成大量患者漏诊或不能及时诊断;目前国内缺乏大规模的关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治疗该病多沿用国外模式,因不适合国人体质而造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疗效不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苏茵教授牵头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课题最近启动,为诊治规范化带来了希望。

  这一计划将有望解决以下问题:

  1. 建立一系列新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自身抗体检测方法。

  2. 建立蛋白芯片高通量联合检测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自身抗体的方法。

  3. 利用纳米等技术,建立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及诊断模型,寻找其新的血清标志分子。目前的小样本研究已经证实该方法可行,尚需在大样本患者群及对照人群中继续深入研究。

  4. 寻找新的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抗原。

  5. 关节超声和关节核磁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诊断标准的建立。

  6. 建立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参加该计划的合作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利于该诊断标准的制定和推广。

  7. 开展设计严密、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治疗研究,评价慢作用抗风湿药、新型免疫抑制剂及新型生物制剂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治疗作用及不良反应。

  期盼这一计划尽早让临床医生和患者受益。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成都“全域医疗服务体系”强势起飞

上一篇:

三○二医院新型免疫疗法治疗肝癌和慢性乙肝、丙肝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