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与基因对话 与美丽同行

2018-12-13 11:50:49浏览:32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唐先武通讯员张鹏 王红阳院士   她是科研高手,也是爱美女性。   2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三八”国际

本报记者 唐先武 通讯员 张鹏  



王红阳院士 

  她是科研高手,也是爱美女性。 

  2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表彰大会上,全国10名“三八”红旗手标兵中,有一位看上去很干练的文职少将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王红阳教授。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女院士之一,王红阳1997年在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创立了国内首个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新的肝癌诊断标志物,在肿瘤信号转导、分子分型与靶向治疗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天道酬勤 

  王红阳1973年进入第二军医大学,以全优成绩毕业留校到长征医院,成为一名医生。 

  1989年,经裘法祖和吴孟超两位大家推荐,王红阳留学德国。博士毕业后,她进入德国科学院马普生化研究所,在著名国际肿瘤研究大师、信号转导研究先驱乌尔里希教授指导下,开始生物信号转导研究。 

  “所谓生物信号,就是基因的表达与基因间相互作用的介质,如同人与人交往时的语言。及时捕捉并理解破译这种信号,对人类认识各种疾病的发病规律十分重要。”王红阳这样给记者“科普”。 

  在马普生化所,王红阳担任研究人员和课题组长达8年之久。她决定从基因入手,弄清肿瘤的基因和分子水平发病机理。实验室成了她吃、住、学习和工作的“多功能厅”。经过极其艰苦的努力,先后克隆了受体型和非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等多个新的基因,参与提出了抑制性受体广泛存在的新概念,揭示了信号调节蛋白介导生长激素信号途径的重要意义。她的建树深受德国同行的赏识和尊敬。 

  1997年,王红阳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带着导师赠送的整整一集装箱科研仪器和30万马克科研基金,来到吴孟超院士创建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创办了中德国际合作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 

  中心创建之初,条件十分简陋,一些实验必须到德国去做。为此,她做了两年的“空中飞人”,几乎每月都往返于两国之间。 

  在发现肝癌诊断标志物制备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王红阳和她的课题组一次次遭遇失败,但她以特有的坚强,一次次向困难发起冲击。 

  天道酬勤。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吴孟超院士的大力支持下,王红阳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最早从肝癌组织中分离和鉴定了肝癌高表达基因(MXR7),在肝癌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上获得突破; 

  ———首次报道在中国肝癌患者中,MXR7基因呈现高水平表达,2005年,MXR7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最具应用前景的肝癌早期诊断血清学筛查指标; 

  ———发现了免疫抑制性受体物质和癌蛋白物质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途径和分子机制,确定了肝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经过8年研究,采用甲胎蛋白+MXR7联合血清检测研究,使肝癌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15%%; 

  ———进行的肿瘤磷酸化网络调控的前沿研究,为研究磷酸酶在肿瘤中的负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成果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一流团队 

  王红阳始终把打造一流的科研团队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支撑。10年来,她从国内外多方引进人才,先后培养了29名硕士、18名博士和博士后,打造了一支年轻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博士生陈瑶说:“我的每篇论文都被王院士反复修改过,甚至面目全非。不过,这还算好的,经常有人被退回重写。” 

  因为工作忙,王红阳便利用小讲座、周汇报、定期抽查实验记录的机会,培养学生们的严谨学风和科学思维。她还利用学术交流的机会,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给学生讲课。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王红阳的实验室后,满怀兴趣地说:“这是一流的实验室,希望将来能介绍学生到这里做研究。” 

  王红阳认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离不开一流的团队,而一个团队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理解与合作。 

  研究生付静说:“我们都很喜欢王院士。很多时候她都像大姐和妈妈,经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让我们领悟到做人和做事的真谛。” 

  每年年底,王红阳的生物信号转导研究中心都会评选出一个“最佳合作奖”,评上的最佳合作者戴大红花,讲获奖感言,并由王红阳亲自宣读颁奖词。她希望大家明白竞争很激烈,合作更重要,并学会多为他人着想、善与别人合作。 

  除了用心良苦的教育启发,王红阳还对学生倾注着慈母般的爱。 

  实验的连续性经常让同学们错过吃饭时间。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家属来送饭,顿时心生愧疚。第二天,她就开始给学生们订工作餐,还去买了电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给大家使用。 

  鄢和新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展现出了在生物信号转导研究方面的特长和才华,王红阳便想把他留下来。但鄢和新原单位不同意放人,王红阳一次次做工作,前后用了3年时间,终于把鄢和新“挖”了过来。现在,鄢和新已经成为科室的学术骨干,每年都有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并以第二作者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立体学者 

  爱科研,更爱生活。这就是王红阳。有人说她是“立体学者”。 

  王红阳是全国政协委员,在这几年“两会”期间,她的照片总能出现在各大报纸上。除了她的美丽总能吸引摄影记者的眼球外,她的提案因观点新颖、数据准确而备受关注和重视。 

  王红阳说:“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只认识实验台上的瓶瓶罐罐,是对科学家的曲解。现在的很多学者都很潇洒,他们知识广博,爱好广泛,气质高雅,我个人更认同这种学者,也要求自己做个这样的学者。” 

  王红阳总是衣着得体,举止大方。她的着衣色彩随着季节而适时变换,搭配得总是那么和谐自然,一年四季不变的整齐短发衬托出知识女性的沉稳和干练。 

  王红阳始终认为:科学与艺术密不可分,他们都追求自然的真实,并用不同的方式造福人类。沉静的时候,她喜欢让身心沉浸在世界名曲之中,为此特意买了一套音响。她喜欢木雕石刻等艺术品,家中有不少这样的收藏。她还喜欢读书,很小的时候就熟读了中外名著,书中的很多章节她现在还能背诵。 

  王红阳静动皆好。体育运动、户外活动和读书写字、欣赏音乐一样,都是她的业余爱好。王红阳还是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乒乓球比赛单双打双料冠军。当宣布她获得乒乓球比赛冠军时,很多人都不相信,忙得像“陀螺”一样、成天“泡”在实验室里的她,还有这一手。 

  很少有人知道,王红阳8岁时进入江苏省业余体校进行体操训练,曾获得过江苏省少年自由体操冠军。她说:“练体操吃的苦让我拥有了健康的体格和坚强的毅力,这让我终身受益无穷。”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海军总医院引进最新型PET-CT仪推动诊疗水平更上新台阶

上一篇:

调查显示:3/4的人群患有失眠症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