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治未病 解决亚健康难题的钥匙

2018-12-13 11:53:14浏览:66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天芳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13个单位日前共同举办第九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 王天芳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13个单位日前共同举办第九届健康科技高峰论坛,论坛主题锁定在“亚健康的预防、评价与综合干预”。专家认为,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的概念一脉相承——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由于临床上缺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系统干预措施与手段,常使得医生在面对病人时感到尴尬。用中医的视角去审视亚健康这一概念,它与治未病的中医预防医学思想不谋而合。充分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重视干预亚健康,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在发生之前,将传染病控制在感染前,就能有效提高大众的健康水平。

  亚健康属于中医“病”的范畴

  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及其体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各种功能和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但又不符合西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完美状态。亚健康状态是一种新医学思维,苏联学者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第三状态的概念,中国称之为亚健康状态。这一提法标志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的分类是相对而言的,三者之间存在着交叉、重叠现象。健康、亚健康和疾病三者之间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生理到病理的动态演变和相互转变的过程。对亚健康状态积极调摄、干预,可促进其向健康状态恢复,防止其发展为疾病。不管是亚健康还是治未病,都是提倡在未病之前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但是治未病还包括已病防传,范围比较广一些。现代医学定义的亚健康人群中,许多人虽然没有疾病(现代医学的概念),但是却已经出现了某些不舒服的症状,比如乏力、食欲降低等,在传统医学中已被称为“病”了,主要以虚劳为主。中医所言具体“病”的范畴较西医学所言“病”的范畴大,包括部分亚健康状态。也就是说部分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隶属于中医“病”的范畴。

  亚健康治疗符合治未病思想

  有两类人群在西医学中无法定义,可以划为亚健康人群范畴。一是“有症无据”,还有一种是有部分证据,但够不上疾病诊断标准。亚健康的范畴包括身心不适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 如疲劳、虚弱、情绪改变等,其状况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明确。虽然,对亚健康状态的进一步分类还有待深入探讨,但通常表现及分类为三种,分别是躯体亚健康——以疲劳、睡眠紊乱或疼痛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主;心理亚健康——以情绪低落、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短期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精神心理症状表现为主;社会交往亚健康——以人际交往频率减低,或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表现为主。目前,对于亚健康的理解,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2006)》和中华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管理概念中国专家共识(2009)》认识趋同。

  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西医学的亚健康,但是可以应用中医学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是指中医的欲病状态和部分已病状态。西医对亚健康及时干预促进健康的思维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为特色,且已有2000多年积淀的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根据中医学理论,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是由于先天不足、劳逸失度、起居失常、饮食不当、情志不遂、居处不慎、年老体衰等因素,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和所致。所以,“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等治未病的中医理论,均可以用于指导亚健康防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调摄,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的体质状况及具体不适表现的轻重程度,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中药、针灸、推拿按摩、营养素补充剂、保健食品、药膳、传统健身方法等。 

  治未病干预亚健康意义重大

  据我国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亚健康人群约占我国总人口的60%,其中主要以中年群体居多,占48%~50%。南方医科大学对入学新生的健康状态调查显示,新生中处于亚健康状态为40.20%,其中最高为躯体亚健康,其次是躯体及心理亚健康,女性高于男性。这一亚健康年轻化的现象引起了学界关注。

  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预防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对亚健康的干预具有明显的优势。深入挖掘中医治未病理论,开展中医治未病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对于预防疾病发生、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报记者李天舒整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中央军委授予卢世璧院士“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

上一篇:

结核性气道瘢痕狭窄可气管镜治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