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的困惑

2018-12-13 11:54:58浏览:77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北京协和医院纪宝华   本期关注高龄老人心血管病治疗原则   临床试验研究多将高龄人群(>75岁)“拒之门外”,即这部分人
北京协和医院 纪宝华 
 
  本期关注  高龄老人心血管病治疗原则

  临床试验研究多将高龄人群(>75岁)“拒之门外”,即这部分人群用药是否安全、如何选择剂量无从知晓。而目前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近600万老年人口,预计到2051年,8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25%~30%。临床医生亟须关注这部分人群,特别是冠心病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抗血小板→出血几率高?

  国内外多个大型临床试验证实,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级或二级预防中,应用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A)]或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C)]能明显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二者合用较单用A的效果更佳。近年来已在相关指南中推广使用。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多起80岁以上老年人因服用A或C或A+C导致大出血,有的甚至发生死亡和医患纠纷,给临床带来了不少困难。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列举近几年能想到的北京协和医院80岁以上老专家因服用抗血小板药(用药剂量A=75~100mg/d,C=75mg/d,未用负荷量)而致大出血、危及生命或需住院、输血或血小板者,共8例。其余还有不少因皮下出血、鼻衄、胃肠道出血而需要停药的未计算在内。8例中颅内出血4例,大咯血1例,胸膜腔出血1例,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突发性二次大腿深层大血肿1例。8例中2例有外伤史,6例无外伤史。

  以上不是回顾性研究,从循证医学角度看意义不大,但是只想说明一点,我院共有80岁以上老专家47名,服抗血小板药大出血的发生率远远超过文献所报道的A=1.8%,A+C=2.1%(见CURE研究)。

  抗凝治疗→脑出血明显?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抗凝治疗能有效预防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心房纤颤、深静脉血栓、骨科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等患者发生血栓栓塞。有关指南已推荐华法令作为主要的抗凝药,但是临床医师不易掌握,理想的抗凝范围很窄,要求经常监测国际标准化系数(INR)维持在2~3。

  华法令受很多因素影响(如食物、药物),多数医院受化验条件限制。抗凝治疗的最大问题是大出血(尤其是脑出血),国内外各家报道华法令合并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2%~7.0%不等,颅内出血是A的两倍,80岁以上老人合并大出血屡见不鲜。因长期随诊有困难,故尚无精确的统计数字。已有不少研究希望在不影响预防血栓栓塞疗效的基础上,下调华法令剂量,将INR降至1.8~2.8。虽然疗效变化不大,但并未改善大出血的发生率。Kearon等报道将INR降至1.5~2.0,但仍不能减少大出血的发生率,而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却明显增加。

  鉴于上述原因,国内外临床上使用抗凝治疗率不高。我国有人估计,即使在有条件的大医院,抗凝治疗也仅是按需的1/4以下,INR长期达标的更少。

  出血是很复杂的问题,除血小板数量、功能和抗凝血机制以外,还有年龄、营养、肝肾功能、血管脆性、高血压、外伤、用药不当(无监测条件)、病人顺从性不好和多种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最近研究发现,人群中对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治疗反应不尽相同(分有效、无效、部分有效),与遗传基因多态相关。

  治疗原则→疗效+安全

  临床治疗质量主要考虑疗效和安全性。虽然已有的抗血小板、抗凝临床试验结果都是利大于弊,但是对80岁以上老年人的治疗原则首先是“do no harm”(没有伤害),假如安全性差是不可取的。最近国内外文献也在关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有一些新的制剂在研制中,有的已进入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希望能找到更有效、更方便、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就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1.一般临床试验多排除80岁以上老年人。将国外一般人的用药剂量沿用到我国老年人显然是不合适的(体重差异较大),我们自己又缺乏这方面的资料。对老年高危病人临床需要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者应密切监护,注意出血。建议适当减量,今后可根据循证医学证据修改。

  A:50mg/d,已有研究证明40mg/d仍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如病情紧急,首剂负荷量不超过150mg。

  C:75mg/d,如病情紧急,首剂负荷量不超过150mg。

  华法令:首剂为3mg,以后根据INR调整剂量。不少老年病人仅需2~2.5mg/d即可达标(INR2~3)。

  我们发现有些老年人即使服用上述剂量仍不能防止出血,只得停药观察。80岁以上老年人尽量不采用2种或2种以上抗血小板、抗凝联合治疗,以防止出血。

  2. 80岁以上老年人如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尽量不采用药物涂层支架(DES),因为置放DES后常规需双重抗血小板(A+C)治疗至少一年。在此年龄组易导致出血。

  3. 老年人易同时患多种疾病,临床医师应抓住重点,逐个解决,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4. 加强老年病人的护理,尤其对服用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患者应防止外伤、跌倒。

  5.国外推荐自测INR调整华法令用量,可以改善病人的顺从性,增加疗效和安全性。我国情况较复杂,最好能将测定INR普及到县医院。病人如没有条件定期监测INR,最好勿采用华法令治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南疆军区高海拔哨所制氧设备“鸟枪换炮”

上一篇:

专科医师忌过专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