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宣传科 作者:程莹
救援工作:边沿途救援边向震中汶川开进
5月13日凌晨3时,饱受地震摧残的四川省都江堰聚源镇,一片黑暗、一片狼藉、一片凄凉、一片泥泞……夹杂着大雨使这个著名的城市陷入了孤寂,身心受伤的老百姓神情木然的望着这从天而降的灾难泪流满面。而就在此时,一支身着橘红色服装的队伍,像一团充满希望和力量的火焰,来到了他们的身旁,照亮了灾后的小镇。他们就是由武警总医院22名全科医护专家、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150官兵和国家地震局的专家组成的专业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救援队本来是途经此处,赶赴震中汶川的,但看到这种情况,指挥部决定改变救援计划:一边沿途搜救,一边向震中前进。顾不上片刻的休整,所有的队员就投入到与时间抢夺生命的战斗中。
医疗救援队队长、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侯世科将队员们分为四个点展开救援:聚源镇中学、都江堰中医院、都江堰新建小学、一幢居民楼。
聚源镇中学受损最为严重,一共18个班级,1200余师生,6层高的教学楼,地震发生时,师生正在上课,强烈的震撼使楼房齐刷刷地倒塌,上吨重的楼板落下将师生们全部埋压。压在表层的遇难者,被人救出,可还有很多人被压在最深处,惨烈的场面令队员们心痛难忍,
时间就是生命,大家立即运用生命探测仪、红外和声波探测仪搜寻幸存者,3时10分终于在楼梯一个狭窄空间听见微弱的呼救声,顺声而至,是一名被压在三层厚厚水泥板下的女生,工兵团的官兵用气垫、垫木等装备将楼板顶起,这时,武警总医院关节四肢科主治医师王明新在一旁询问女生的受伤情况,女生说自己的双腿被卡住,无法活动,头部及胳膊有擦伤,但见有人来救她,情绪不稳,这时护士赵海萍对她进行心理安慰,并通过饮食管,送下去了糖盐水,补充她的能量,并一再的鼓励她要坚强,相信叔叔阿姨们!
8时45分,近6个小时的时间里,工兵团官兵采取曲进、侧掘等多种方法,将女生安全的抱了出来,王明新和赵海萍立刻上前,进行伤势的检查和及时补液,经过检查,女生高颖左腿小腿骨折,全身多处压伤和擦伤,他立刻对她进行了骨折的固定复位,对伤口进行清创、包扎之后,送上等候在旁的救护车,转往后方医院进行治疗。这时,得知自己孩子获救的消息,高颖的父母及班主任赶来了,抱着高颖激动地泪如雨下。而队员们又投入另一个求生点去救援了。
直到下午5点,其他受灾点都传回了令人欣慰的消息:中学又一名女生得救,中医院救出了5名幸存者,新建小学有15师生获救,居民楼有1 名男子被救出。武警总医院医疗救援队共参与成功救出23名幸存者。来不及喘息,“以最快的速度抢救更多的生命”,医疗队员们接着在雨中向震中进发。于5月13晚10时到达了绵竹的汉旺镇,又展开了与时间抢夺生命的比赛,5月14日上午10时,在一中学,他们又参与成功救出了4名幸存者。
此时,他们已30多个小时彻夜未眠,当地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雨一直下,气温骤降,通电中断、通讯不畅、余震不断,残塬断壁随时可能倒塌、被淋湿的薄薄的救援服、吃着生冷的食物……由于当时出发时,任务紧急,许多队员都从医疗工作一线,迅速集结,来不及与亲人告别、来不及准备厚的衣物,就匆匆奔赴前线。这些都给救援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但是,队员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抢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