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血液要用在刀刃上

2018-12-13 12:28:27浏览:36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成都军区总医院输血科李翠莹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院在短时期内收治了大批伤病员,伤情的分布与其他医疗机构相似。在医

成都军区总医院输血科 李翠莹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院在短时期内收治了大批伤病员,伤情的分布与其他医疗机构相似。在医护人员彻夜不眠抢救伤员的同时,医疗资源也面临巨大考验。在不同灾情特点下,如何合理输注血液、利用血液资源,值得探讨。

  地震造成的人员创伤是各种灾难性创伤中最多的,急救时需要大量血液。在我院的救治过程中,骨折、多发伤、颅脑损伤、腹部外伤、单纯软组织伤患者共1087人,仅有10.48%需要接受输血治疗,人均输血量3.83单位。但重症挤压综合征患者共8人,全部需要大量输血,人均输血量68.25单位。从治疗时间上分析,地震后早期共计输血125单位,中期765单位,晚期118单位。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院的统计,骨折、多发伤、颅脑损伤等患者的预后远好于挤压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对于后者,大量的输血并未带来预后的改善。

  谁是地震救治的用血“大户”

  早期急重症患者的输血治疗是急救的关键。我院在治疗中遵循了以往的治疗经验。根据急性失血伤员的病理生理变化,急性失血早期首选晶体液扩容,而非输血,在充分补充晶体液后再补胶体液。值得注意的是输血时配合生理盐水输注比单纯输血效果更好。急症输血时还应严格控制输血指征。经统计此次地震伤员早期急救和手术用血量只占总用血量的7.03%。以上输血原则的实施,可能是早期用血量少的主要原因。

  我院中、晚期的输血,主要集中在挤压综合征伤员,输血量占总输血量的54.16%,而伤员数只占总数0.73%,人均输血68.25单位,时间分布在震后6天以后,是震后中期用血量大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令人遗憾的是,统计结果显示,输血量、输血次数及红细胞无效输注率与疾病愈后呈负相关,即输血量越大,输血次数越多,红细胞无效输注率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大量输血增加并发症

  挤压综合征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可导致创面大量渗血和出血,同时由于此类患者需接受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伤员需大量补液,造成血液稀释,也导致出血倾向。而大量输注库血、创伤后大出血等因素引起的低体温,也使血小板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各种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大量输血会出现不同于常规输血的特殊情况,出血就是其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大量输血带来低体温、微聚物和肺微栓塞、免疫抑制、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可进一步导致心排血量减少、心跳加快和心律不齐,甚至可能成为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因。由此可见输血并不一定能改善患者预后,控制出血去除病因才是治疗的关键,只有减少输血才会有好的预后。

  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对医疗系统的综合救治能力的全面考验。此次大地震造成的重症创伤实属罕见,在挤压综合征伤员的治疗中还需不断积累经验。目前看来,大量输血存在一定的不合理,输血并不一定能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在积极研究疾病治疗手段的同时,必须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合理使用血液资源。在需要大量输血时,要避免无效输注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对有限资源的浪费。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烛光里的医生

上一篇:

电话号码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