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小肠天然“迷宫”切除过晚易癌变

2018-12-13 13:50:24浏览:61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讯(记者伍君仪通讯员邓爱文、何为、张宇飞)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上连胃,下接结肠,在腹腔内迂回弯曲长达3~6米

      本报讯(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邓爱文、何为、张宇飞)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上连胃,下接结肠,在腹腔内迂回弯曲长达3~6米,多年来一直是消化内科检查的“盲区”,常常有原因不明的腹痛、腹泻、腹部肿块,例如一种先天性小肠重复畸形令小肠成为“迷宫”,用常规手段很难查出。 

  原文链接


医学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岳辉教授

病例 小肠病变很难查
  家住广州的陈阿婆半年前感觉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带黏液,浑身无力。随后她在一家医院体检时被查出“癌胚抗原”偏高,提示大肠癌、胃癌等风险甚高,但蹊跷的是,医院用尽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都没看到肿瘤。医生一度按照“局限性回肠炎”来治疗,也没见好转。最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岳辉教授考虑到她体重没有迅速下降,检查身体也没摸到包块和肿大淋巴结,于是用单气囊小肠镜进行全小肠检查,意外发现她的小肠存在多个通道,主通道旁延伸出多个副通道,副通道里又有通道,活像一座迷宫。

  

诊断 内镜在小肠胜利会师
  南医三院消化科主任岳辉教授介绍,正常人的肠道只有一条路可走,而少数人患有先天性小肠重复畸形,在肠道系膜上附着与肠道结构相似的球形或管状物,患者常出现便血、肠梗阻、腹部包块等,长期可癌变,一旦并发下消化道出血、肠穿孔等严重情况,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岳辉教授称,以往在整个消化道中小肠是最难检查的。在内镜检查中,胃镜从上往下最远只能伸到十二指肠上部,大肠镜从下往上最远也到不了小肠,因此小肠病变常被误诊,“单、双气囊小肠镜的应用是划时代的,可以分别从口和肛门两端伸进长长的小肠里,最后在小肠中间‘会师’,不但可以确诊小肠‘迷宫’、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而且能在镜下做活检、扩张肠道等手术操作。”

  岳辉教授建议,发现小肠有“迷宫”的患者应果断做手术切除多余的肠道,之后排便等可恢复正常。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神经外科首次成功拆除复杂颅内“定时炸弹”

上一篇:

大坪医院检验科PCR实验室顺利通过卫生部专家组复审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