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用创新科技造福西藏军民

2018-12-13 15:23:27浏览:24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老典型再创新辉煌!今年4月,在玉树抗震救灾17天的救援任务中,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率领的全军第一支有临床经验、成建

  老典型再创新辉煌!今年4月,在玉树抗震救灾17天的救援任务中,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率领的全军第一支有临床经验、成建制的高山病专家医疗队科学救援,实现了救灾部队官兵急性高山病零死亡,创造了连续15年救治的急性高山病患者零死亡的奇迹。 

  进藏34年来,李素芝勇于攀登高原医学高峰,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61篇,获得科教成果35项,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51项。其中,20项在世界高原医学领域中领先,36项属国内首创,86项填补了西藏高原医学的空白,成功主刀手术1万余例,被藏族同胞誉为“高原第一刀”。

  攻克两大世界医学难题

  李素芝在西藏高原先后攻克了在高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和急性高原病两大世界医学难题。藏族老百姓说,李素芝不仅有高超的技术,更是有崇高的慈善心和责任心。

  经过20年间的200多次动物实验、上百次失败考验后,2000年11月,李素芝在海拔3700米的高原成功实施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开创了世界先例,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周围的人纷纷感叹其医术高超时,他却说:“医治这样的病痛,竟让西藏人民群众整整等了20年!”

  高原疾病对驻藏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极大,许多高原疾病的防治至今仍是世界级医学难题。上世纪90年代初,西藏边防一线80%的官兵有指甲凹陷、脱发失眠病症,近20%的官兵有心血管和神经、消化系统疾病。

  在医院党委扩大会上,李素芝痛心疾首地提议:加大高山病研究中心投入力度,现在治疗急性高山病有方案,预防也要拿出办法来。有条件要上这个项目,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派人向全国知名高山病研究专家请教;带着攻关组到冰峰雪岭间采集药物标本,做动物试验……为进一步摸透高山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李素芝先后22次带着医院“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翻雪山、涉冰河,跑边防、上哨所,对那曲、林芝、山南、日喀则等不同海拔地区1万余例人群的急慢性高原病防治进行调研。

  数年的呕心沥血,李素芝阅读了400多部国内外医学著作和报刊杂志,整理了15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医疗技术和理论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身上也掉了10多斤肉。他和专家们研制出预防急性高山病新药——高原康胶囊,使急性高原病的抢救时间由原来的7至10天缩短到24小时之内。

  随后,李素芝又针对官兵高原红细胞增症,陆续研制出高红冲剂等一系列预防和治疗高山病的药品,揭开了高山病神秘的面纱。2006年,该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西藏急性高原病发病率从1980年的50%—60%下降到2%—3%。

  向着尖端医疗科技领域迈进

  今年4月7日,李素芝携手在该院代职的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王洪田,成功为西藏仁布县吉尔乡村民米玛切除了鼻子里的一个鹅蛋大小的肿瘤,她的生命得到了延续。李素芝又一次填补了高原医学领域的一项空白。

  他们充分发挥全军高山病中心和全军战创伤救治中心的龙头作用,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重大研究项目、重要课题和重要任务为切入点,汇集临床科主任、学科专家组成优势学科群,实行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临床技术骨干三级负责制,坚持以临床促科研、以科研带临床,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聚集,一个又一个的高原医学奇迹被不断地创造:

  2003年3月,高原首例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2005年10月,高原首例背驮式全肝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2006年9月,高原首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获得成功;

  2008年10月,高原首例脑动脉瘤封堵术获得成功;

  ……

  如今,在西藏从进藏初期只能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治,到现在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介入治疗、器官移植、关节置换等,创造了500多项高原医学第一,实现了西藏医疗卫生事业萌芽、探索、起步、发展、成熟的5次变革,有力地保障了西藏军民的身体安康。

  创新科技惠泽西藏军民

  在藏工作34年来,李素芝为了解决边防官兵和群众的疾病痛苦,坚持用创新医学科技成果造福西藏军民,被誉为“地球之巅生命使者”“门巴(藏语:医生)将军”。

  李素芝在总医院启动了白内障复明、病残儿童康复惠民工程,为西藏52个重点寺庙的15000名僧尼办理免费医疗卡,为高海拔官兵和寺庙僧尼建立“健康档案”12000份。医院每年补贴民族免费医疗费用达4000多万元。他每年都要率医疗队到边防部队和偏远农牧区巡诊5至6次,几乎跑遍了西藏边防连队、哨所和每个县区,行程百万多公里,免费巡诊50余万人次,把生命直通车开到群众的家门口。

  去年5月6日晚,在那曲索县执勤的某部战士林杨突发病毒性脑膜炎,口吐白沫、昏迷不醒。

  “作为军医,就要敢于把艰苦留给自己,把爱心留给战友。”李素芝对大家说,“挽救一位战士的生命,就可以激发一片战士戍边卫国的信心,无论如何我们也要坚持前进。”他火速带上医疗专家,连夜前往营救。一夜的急行军,李素芝和专家们的脸上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他和专家们来到了执勤点,顾不上高原连夜长途跋涉的疲劳,立即组织专家对林杨进行会诊,研究制定抢救方案,迅速实施抢救。

  第二天中午,林杨醒了,各项生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科技力量显神威,危急关头见真情。数十年来,李素芝不仅参加易贡洪灾、那曲雪灾、青藏铁路建设医疗保障、当雄地震、山南雪灾、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等20余次重大非军事行动医疗保障工作,还经常把医疗科技送到西藏最边远、最贫困、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和地方去。去年5月,李素芝率领“为兵便民流动医院”在海拔4800米的聂荣县牧区巡诊,发现怀有双胞胎的36岁藏族孕妇松江难产。李素芝在零下20℃的严寒雪地里开启手术车,对她实施剖腹产手术,保住了母女三人的生命。孩子的父亲手棒几十条哈达激动地说道:“金珠玛米是我家的大恩人呐!”(陈 辉 黄 嵩 黄建华)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第二批中国国际救援医疗队对灾民进行健康知识培训

上一篇:

院士级“健康顾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