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小肠出血检查方法及手术时机

2018-12-13 18:34:47浏览:78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小肠出血占胃肠道出血的3%~5%,但小肠为内镜检查的相对盲区,小肠出血阳性检出率不高,剖腹探查也不易找到确切的出血病灶。

  小肠出血占胃肠道出血的3%~5%,但小肠为内镜检查的相对盲区,小肠出血阳性检出率不高,剖腹探查也不易找到确切的出血病灶。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中心龚加庆等人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132名小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小肠出血的检查方法及手术时机。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性地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胶囊内镜、剖腹探查、术中内镜检查、全消化道钡餐及螺旋CT检查。

  结果显示,术中内镜检查和剖腹探查阳性率最高,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内镜检查和剖腹探查分别与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胶囊内镜、全消化道钡餐、螺旋CT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龚加庆等人因此得出结论,术中内镜检查和剖腹探查是发现小肠出血病灶的最佳方法。

  龚加庆等人同时指出,除非术前已明确出血病灶,对于小肠出血,务必在急性出血期行剖腹探查,因为此时出血肠段一般在肠管积血上缘附近,病灶较易发现。对于术前未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把握以下要点,有助于术中探查:

  一、急性出血时,大量血液可在肠蠕动的作用下向上反流一段距离,因此,出血病灶可位于积血下方,距积血最上缘约20cm。急性出血时,暴力探查可致肠管局部出血呈现瘀斑,有时无意中造成的瘀斑易被怀疑为出血的病灶。积血上缘附近的瘀斑应注意与血管畸形鉴别。

  二、对于出血时腹痛明显和伴有阳性体征的患者可进行术中探查。

  三、术中内镜检查有助于找到出血点。出血间歇期小肠血管畸形、黏膜糜烂等病变表现不典型,内镜检查较易遗漏。四、在小肠出血间歇期手术不易发现出血点,手术应谨慎,否则易导致术后再出血。

  (摘自《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年第3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 又见新成员

上一篇:

低频超声 可用于烧伤后创面治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