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湖北医务社工上岗

2018-12-13 19:23:10浏览:7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病房内,几名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在病床边忙碌着。他们配戴着“医务社工实习学员”的胸牌,是湖北省

  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病房内,几名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在病床边忙碌着。他们配戴着“医务社工实习学员”的胸牌,是湖北省首批上岗的医务社工。

  湖北省内医院首次尝试

  45岁的杨女士(化名)瘫痪多年,最近因伤口溃疡住院。由于生活无法自理,她变得自卑多疑,总担心丈夫和儿子会嫌弃她,对前来探望的亲人恶语相向,自己也很苦闷。

  一名穿白大褂的年轻女孩走到她的床边,轻轻拉着她的手,温柔地说:“阿姨,我是医务社工,你有什么心事就跟我说说吧。”

  女孩名叫彭传媛,是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10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去年4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合作建立了医务社工实践基地,这在湖北省是第一家。

  一年多时间内,彭传媛和她的50多位同学分批来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病房,4个人负责一个病区,两人一组负责20多张病床。截至目前,他们至少为1200名患者提供了服务。他们是湖北省首批上岗实习的医务社工。

  据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导师祝平燕介绍,医务社工的工作包括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抚慰,调解、和谐医患关系,帮助医护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提供社会救助等。

  赢得患者信任用了一周

  “社工并不被患者知晓,工作起来很难。”24岁的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郑浩说。50岁的王先生12年前腰部曾做过手术,最近旧伤复发,疼痛不已,住进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病区。他一心想快点好起来,期望医生能再给他做手术。但医生检查发现,他的病情已不适合手术,如果再上钢钉可能会瘫痪,于是建议他保守治疗,出院做理疗。王先生则认为,医院想把他赶出去,无论医务人员怎么劝说,就是不走。

  郑浩讲述了第一次走进他的病房时的情景,“出去出去,我不跟你们谈!”一看见穿白大褂的,王先生顿生敌意。“叔叔,别生气,我不是医生,我是医务社工,是来帮你的。”虽然解释了自己的身份,但患者并不能很快接受。郑浩说,为了让王先生愿意跟他交流,他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

  祝平燕说,做医务社工,面对不同的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与患者和家属建立关系是第一步,社工需要从寻找病人最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逐渐获取患者的信任。

  专业医务社工太缺乏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主任蔡贤华说,现阶段,国内医患矛盾比较突出,时常出现沟通困难。而医务社工作为第三方,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使医患沟通更有效率。但由于目前还是新生事物,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专业人士缺乏、岗位不明确等。

  据悉,如今医务社工的足迹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的医院和社区,主要采取两种管理模式。在美国,医务社会工作者按医院规模比例配置,和医生、护士一样,是医院的正式雇员。在我国香港地区,医务社会工作者则由医务卫生署直接聘请。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万仁德说,中国是快速老龄化的社会,医务社工将大有用武之地。但目前除了资金和平台的问题,医务社工最缺乏专业工作人员,现有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在社会工作专业中有意识地培训医学知识,也需要把社会工作理念引入医学院。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和平方舟”抵达牙买加九旬老华侨重见光明

上一篇:

“白衣天使”的快速出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