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低视力康复人才亟待培养

2018-12-13 19:29:10浏览:56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在第三届国际低视力康复论坛上,低视力康复人才匮乏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调查显示,1987年全国盲人占总人口的0.43%

  在第三届国际低视力康复论坛上,低视力康复人才匮乏问题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调查显示,1987年全国盲人占总人口的0.43%,低视力占0.6%。2006年,盲人比例为0.50%,而低视力升到1.03%。为何盲人比例变化不大,而低视力比例却上升?这是由于人口基数增加,人口老龄化,视力残疾率增加。另一方面,卫生部有百万工程等防盲项目减缓了盲率的增加,但对低视力却重视不够,低视力占比上升明显。

  低视力康复在我国一直是空白。直到1983年我国与WHO防盲合作中心联合,才建立了第一个低视力门诊。此后,相继出现全国第一个低视力培训班、出版第一本低视力教材、生产出第一套光学助视器。

  然而,1998~2008年只有10%的低视力患者得到了康复,康复人才严重不足成为低视力康复事业发展的瓶颈。比如国外每10万人有70名物理治疗师,而国内只有0.4人。

  国际上的康复人才最开始由眼科或视光学其他专科医师转行,后来建立起正规的专科医师培养轨道。如今,国际上低视力康复人才有两种培养模式:大学或医学院设置物理治疗(PT)专业、作业或职业(OT)治疗专业,培养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康复人才,如香港、台湾等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或者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治疗师学校,培养本硕博层次的康复人才,如日本、荷兰等。

  在我国,应该建立多层次的培养模式,即培养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组成的人才梯队;建立管理、技术人才和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实施新人才培养与现有人才培训制度。可以利用大学或医学院校的眼科、视光学系、卫生管理系等培养人才;也可以在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开设低视力康复专业,并且积极与国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

  除了专业人才,还应该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使管理人才能够对康复机构规范化管理,准确掌握其定位、走向、功能等。并且掌握相关政策,完成组织实施工作,并懂得基础业务知识。

  此外,社区协调员的作用也不可忽略。他们能够建立社区康复员队伍,对低视力患者做到低视力康复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实施低视力患者的筛查与转诊。(吴  刚整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把温暖延伸到住院之前

上一篇:

成都军区总医院开展博士精品讲座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