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肝脏禁区创神奇

2018-12-13 19:31:41浏览:72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唐向东马德茂本报记者唐先武   作为一个科学家,那一瞬间,应该是最辉煌的时刻!   2006年1月9日上午9时,北京人民大会堂,

唐向东 马德茂 本报记者 唐先武

  作为一个科学家,那一瞬间,应该是最辉煌的时刻!

  2006年1月9日上午9时,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胡锦涛主席为吴孟超院士颁授了国家最高科技奖。

  从医68年来,吴孟超在肝脏王国“禁区”,弹奏出最华丽的人生乐章,书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强军报国之歌。在肝脏外科研究上,身高只有1米62的吴老,绝对是一个世界巨人!

  二三十年与七年

  追溯到1958年,吴孟超仍然耿耿于怀,刚踏上肝脏外科之路的他受到当头一棒——一个外国医学代表团成员在参观医院时傲慢地说:“中国的肝脏外科,要想赶上世界水平,最少要二三十年时间。”

  “世界肝脏外科界不能没有中国的声音!”一向不服输的吴孟超连夜写报告,要向肝脏外科进军、成立肝脏外科攻关小组。医院党委很快批准了吴孟超、张晓华、胡宏楷“三人攻关小组”,由吴孟超任组长。他们把一间临时搭建的草棚作为实验室,又买来一些溶液和器皿,开始研究肝脏血管的分布。

  反复失败,反复试验!三个执著的年轻人,一口气摸索试验了两个多月,终于做成了第一个能够满足需要的肝脏腐蚀标本。

  1960年年初,吴孟超出席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会上,他代表“三人小组”报告了研究成果“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这是肝脏解剖新见解,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是我国肝脏解剖理论一个极为重要的发明。

  这是平常的一天。科里收治了一名肝癌患者,并决定为其手术。手术刀重重地落在了吴孟超手上。

  吴孟超沉着地在病人腹部划下第一刀……

  4个小时后,吴孟超缝合完最后一针。病人的血压、心跳、脉搏等生命体征,一切正常。

  手术成功!

  当时,世界上通行的肝脏手术止血法是“低温麻醉法”。有没有更好的止血方法呢?吴孟超又在琢磨。

  一天早上,吴孟超在水龙头下洗脸,他下意识地把水龙头开了又关。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他兴奋地喊道:“我找到了止血的好办法了!在病人的血管上扎一根带子,进行肝切除时把带子扎紧,切完之后再把带子解开,就可解决出血多、出血不易控制的问题!”

  连早饭也没吃,他一口气跑到科里,拉起张晓华和胡宏楷就往草棚实验室跑。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作“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

  经过半个月反复试验,他们发现,15分钟内将切除手术进行完毕,并将所有创面完全结扎,再松开止血带,效果最理想。吴孟超将这种止血方法用在人肝切除手术中。

  手术又成功了!病人出血量不到以往手术的三分之一,还免去了复杂的冰水浸泡,减轻了病人痛苦。

  中肝叶处于肝脏的“心脏”,被丰富的血管所包绕,是“禁区中的禁区”。1963年春节,吴孟超决定向这个“禁区”进攻。他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中肝叶切除试验,一待就是两个多月。渴了,对着水龙头喝冰冷的自来水;饿了,就着咸菜啃凉馒头;困了,两张椅子一拼就是床……

  初夏的一天,和风吹拂,阳光明媚。一位患者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接受吴孟超的中肝叶切除术。

  吴孟超镇定地穿上手术服,从容地切开病人的腹部……6个小时后,吴孟超缝合完最后一针。他抬头看了看监护仪,当听到“一切正常”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这例成功的中肝叶切除术表明,中国人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这是世界外科界的奇迹!

  181比18——中国人了不起!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吴孟超参加了会议。在这次6000人的大会上,邓小平号召全国科技工作者“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要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吴孟超压抑多年的热望如火苗一样在心头升腾。

  吴孟超深知,就算自己的“吴氏刀法”再高明,也只能救治有限的病人。肝胆外科事业要想更上一层楼,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并造就一批年轻的优秀人才。吴孟超申报硕士培养点,1979年开始招收。此后,每年都有优秀的年轻人成为他的研究生。1981年,吴孟超又申报了第二军医大学第一个博士培养点。40多年来,吴孟超先后培养出26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他们绝大多数成为我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撑起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半壁江山。

  1979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外科专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

  吴孟超和中国外科界3位泰斗级人物吴阶平、陈中伟、杨东岳接到大会邀请,吴孟超还被安排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

  “本文分析从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手术死亡率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

  吴孟超流利的英语报告像生命交响曲中最美的乐章,与会专家为这组前所未闻的数字惊呆了。

  “刚才那两个人加在一起的肝癌切除术共18例,这位中国小个子自己做了181例,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真不可思议!”

  “181比18——中国人了不起!”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世界尊重知识和科学,更尊重创造知识和科学的人。

  吴孟超在大会上引起的轰动,对中国肝脏外科甚至中国外科来说,都具有非凡意义。他不仅让外国人认识到中国人的智慧、胆魄、意志和能力,更让中国肝脏外科一举成为国际肝脏外科的领跑者。吴孟超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外科学杂志和课堂上,他成了国际肝脏外科大师!

  62万人与60万人

  “全世界每年约有62万人新发肝癌,死亡近60万,我国就占了其中的55%,肝病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吴孟超对科技日报记者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还在吴孟超还是长海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时,他就想成立肝胆外科医院。“要建成世界一流的肝癌治疗和研究机构!”1993年,在一次上级领导来校的专家教授座谈会上,轮到吴孟超发言时,他一口气将自己成立肝胆外科医院的想法和盘托出。很快,肝胆外科成为长海医院的“院中院”,吴孟超的事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6年,吴孟超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后,又朝着更新目标前进——把肝胆外科医院从长海医院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医院和研究所。当年9月,吴孟超如愿以偿地建成了国内最大的肝胆外科医院和研究所。

  吴孟超深知,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唯有将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彻底解决肝癌这一困扰人类的世界难题。

  早在1976年,吴孟超就带领学生在上海开展了18万人次的肝癌普查,摸索出了肝癌早期诊断的新经验,仅用病人的一滴血,就能确诊出低浓度的甲胎蛋白阳性肝癌。

  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1983年吴孟超提出了肝癌“二期手术”概念,即对一时不能切除的巨大肝癌先行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切除,使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61.5%。这被认为是肝癌外科治疗史上的一次飞跃,成为国内外普通采用的一种成熟治疗模式。

  吴孟超还敏锐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高肝癌防治水平,必须依赖基础研究。他率先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肝癌专业性研究实验室,为肝胆外科的基础研究积蓄了能量。

  “基础研究确实不像临床治疗那样立竿见影,但如果没有基础研究的推动,临床治疗只能停留在手术上,我们就不能真正找到肝癌的病因、病理,更不能找出彻底解决肝癌的办法。”吴孟超告诉记者。

  医院拿出几百万元资金,先后成立了中德合作生物信号转导实验室、中日合作内镜实验室、中美合作分子肿瘤实验室和沪港合作基因病毒研究室4个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的基础研究基地,每年发表高质量论文30多篇。同时,也培养出了王红阳、丛文铭、钱其军、卫立辛等国际知名研究型专家。

  1996年,吴孟超用个人积蓄和社会各界捐赠的500万元,设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这是我国首个肝脏外科领域的专项基金。目前,已发展成为“上海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会”,基金总额达到1500万元,有26名在肝胆外科卓有成就的年轻人获得基金资助。

  2006年1月9日,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主席向全国发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员令”,再一次让吴孟超热血沸腾。吴孟超把国家奖励的500万元和总后奖励的100万元,全部拿出来用于他深爱的肝脏外科事业。

  2006年年初,吴孟超联合王红阳、顾健人等6名院士,向国家有关部委呈送了“开展集成式肝癌研究”的报告。

  “研究和攻克肝癌问题要进行‘集团会战’,不但要注重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相结合,还要注重行业内和行业间的结合。”吴孟超自信地告诉记者,“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早日把肝癌问题解决掉,把我们肝病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

  很快,卫生部将肝病研究纳入“十一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吴孟超带领弟子一举拿下其中的3项重大课题。他和年轻人一样,常常是刚出机场,就进会场,刚下手术室,就进实验室。有时,为了核实一个数据,他要查阅上百本论著和资料。老伴说他是“铁打的”,学生们说他“太神奇”。

  2010年8月,吴孟超牵头的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组评审。该中心集国际领先性、不可替代性和高度开放性于一体。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批复该中心落户上海。吴孟超欣慰地告诉记者:“我最大的愿望实现了,我想进行的肝癌诊疗集成式研究有了最佳实践平台。”

  2012年年底,拥有1500张床位、国际一流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将在上海西大门崛起……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医学技术进步 让死亡越来越难

上一篇:

少女小腿粗如“象腿” 抬脚行走如拖一袋面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