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医学模式要尽善尽美

2018-12-13 19:55:09浏览:55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虽然一直在提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实际上,实现这种模式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我要强调的是,即便是实现,这个模式

  虽然一直在提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实际上,实现这种模式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我要强调的是,即便是实现,这个模式也并不完美,尚有很大漏洞,即忽视了人类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致病原因——自然因素。

  医学的宗旨是防治疾病,评价医学的标准是临床疗效,而临床疗效往往受医学模式的制约。因而,医学应追求最先进和最完美的医学模式。

  例如,医学对于头痛、失眠等始终没有找到治愈办法,我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头痛、失眠患者,采用中医推拿和中药疗法可以有很好的疗效。这说明,现代医学模式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存在很大偏差,只有纠正这些偏差才可能提高治病疗效。

  人类基因学研究表明,除遗传性疾病外,后天获得性疾病主要由生活环境的异常变化引起。人类生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任何一种环境的异常变化都可导致人体发病。

  自然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理、天体运行状态、环境污染、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其引发人体疾病的途径,主要通过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发生异常变化而发病,即自然因素主要引起躯体性疾病。社会环境因素引发人体疾病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增加心理压力、精神紧张,以及七情内伤等心理异常变化而发病,引发心因性疾病。

  医学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在生理情况下,心理与生理可互相影响,即心理变化可引起生理变化,生理变化也可引起心理变化;同理,在病理情况下,心理疾病可导致身体疾病,身体疾病也可导致心理疾病。由此证明了“心”与“身”的确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笔者据此推出如下关系式:自然因素→身体疾病←→心理疾病←社会因素。

  从这个关系式中,我们可了解到致病因素和发病途径的关系,以及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的相互关系。据此就可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的疾病防治措施。如果将这个关系式纳入疾病防治体系之中,就形成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四位一体的医学模式。笔者认为,这个医学模式至少比“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全面、完整,对于致病因素与心身疾病的逻辑关系也更加清晰。它不仅涵盖了疾病防治两大方面,而且也更符合疾病防治体系的客观实际。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医源性问题易陷入认识误区

上一篇:

六楼摔下奇迹生还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