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心衰合并房颤 患者预后更差

2018-12-13 22:08:20浏览:22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心衰与房颤被喻为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堡垒性疾病,两者互为因果又相互促进,然而临床对其综合治疗的关注相对欠缺。在近日召开
心衰与房颤被喻为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堡垒性疾病,两者互为因果又相互促进,然而临床对其综合治疗的关注相对欠缺。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心血管热点论坛暨心脏交叉学科论坛上,专家呼吁心血管病医师应关注和重视心衰合并房颤的全面防治,这也是本次论坛的核心主题。


  我国近年来有心衰流行的趋势,主要原因有三个: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人数增多及冠脉介入技术的发展,使更多的冠心病存活患者发展成为慢性心力衰竭;另外,心衰的治疗有了极大的进展,更多的病人得以生存和延长寿命;再就是人口的老龄化。

  心衰确实是一个老年性疾病,但中年人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如果心衰同时合并房颤,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更高,危害更大。

  房颤与心衰互为因果

  房颤会加重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症状,还可使无症状左室功能异常的患者出现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即使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房颤也可导致患者出现心功能异常。临床上10%~35%慢性心衰患者伴有房颤,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心脏疾病严重程度和心功能恶化,房颤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心功能Ⅰ级房颤发病率约为4%,心功能Ⅱ~Ⅲ级房颤发病率为10%~26%,Ⅲ~Ⅳ级为20%~29%,而心功能Ⅳ级患者房颤发病率增加到50%。

  心力衰竭引起心房扩大、牵张、心房间质纤维化;导致心房传导延迟和不均一性增加,以及心房电重构、机械重构,最终导致房颤发生增加。而房颤患者心衰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其原因为房颤导致房室同步性丧失;房颤时不规则、快速心室率对心功能的影响以及长期快速心室率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因此房颤与心衰互为因果,心衰程度越重,房颤发病率越高。

  心衰患者出现房颤是心衰进展、恶化的标志。同时,房颤一旦发作,又对心脏的血液动力学造成极大的影响进而加重心衰。房颤和心衰都可被共同的常见因素所诱发,如心肌缺血、高血压和高龄等。高心室率、心房收缩功能障碍、不规则的心脏舒缩周期为心衰合并房颤的临床特征。最终,心衰合并房颤可引发恶性循环,导致疾病的恶化和预后不良。

  房颤让心衰患者预后更不良

  研究表明,91%房颤栓塞的并发症为脑栓塞,15%~20%缺血性脑卒中由房颤所致。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阵发性房颤也有较高的脑卒中危险。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阵发性房颤导致脑卒中的危险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相同。

  与窦性心率的心衰相比,心衰伴房颤患者的预后更差。研究发现,房颤尤其是新诊断的房颤,是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同时,心衰也是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预测因子。观察表明,房颤也是心衰患者未来住院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室率控制不佳的持续性房颤或高负荷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未来1个月内住院风险进一步增加。

  伴心衰的房颤应积极消融

  药物治疗房颤主要是为了控制心室率和维持窦率,但常常出现副作用。因此,肺静脉隔离(PVI)或房室结消融(AVNA)安装起搏器同步化治疗似乎是对心衰伴房颤患者有益的选择,尤其是对那些难以控制室率和症状的患者。

  房室结消融可用于药物控制室率不理想及PVI后仍有症状的患者,并能有效地控制心室率。对难治性房颤进行房室结消融治疗,经过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左心大小和功能有显著改善,而常规右室起搏患者未获益。对6个试验768名有症状心衰合并房颤治疗患者的分析显示,房室结消融可显著降低患者全因及心脏死亡率,提高心功能分级。

  随着导管消融技术的进步和成熟,肺静脉隔离术已经成了唯一能够有效进行节律控制的重要方法,尤其对于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时间不超过两年的持续或持久性房颤。此外,新的消融器械亦在不断更新,为消融效率的提高带来了希望;磁导航系统、心腔内超声心动图、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和旋转式血管造影等器械,进一步简化了操作,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功能性单心室手术死亡率显著降低

上一篇:

持续21天的Todd麻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