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从医路上第一课

2018-12-13 22:12:20浏览:8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我姥姥年轻时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听妈妈说,村民有伤风感冒、胃疼腹泻、腰酸背疼、生儿育女的事,都要找姥姥看。姥姥背着棕色

  我姥姥年轻时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听妈妈说,村民有伤风感冒、胃疼腹泻、腰酸背疼、生儿育女的事,都要找姥姥看。姥姥背着棕色的药箱走村入户,诊疗病人,接生孩子,村民出于感激都会送点喜糖、杂粮、鸡蛋等,可姥姥就是分毫不取。对撵到家门口送来的东西,姥姥都让小舅送回去,弄得村民也很尴尬。后来,姥姥再遇到类似情况,就会抓几块喜糖遂了村民的心愿。

  几块喜糖成就了那个年代姥姥从医的佳话。正是姥姥潜移默化的影响,去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毅然选择了医学专业。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我本打算前往乡镇卫生院进行社会实践,没想到小舅的突然病危打乱了我的计划。 

  1月30日午夜,我家电话骤然响起,是舅妈打来的。她断断续续地说,小舅头痛、呕吐、昏迷……正在辽阳市中心医院抢救。当我们赶到病房时,小舅在病榻上挣扎,医护人员正在抢救。10分钟内两位大科主任到位会诊,会诊结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疑似血管瘤破裂所致。由于血管瘤位置复杂,介入和手术的难度都很大,亲戚们提出了转到省城医院救治的要求。

  急症突发期禁忌挪动,途中再次出血的风险更大。医院救治与亲属抉择出现冲突,医院没有固守常规,而是紧急组织各科主任再次会诊,对转院风险进行评估,快速作出了转院决定。急救车仅用了一个小时,便驶入沈阳军区总医院的急救通道。医生接诊、入院告知、护士查体、下医嘱、上监护、挂第一组点滴……急救的每一道工序,都让我们看到了亲人生还的希望。从急救到转院,那么多医生、护士默默地围着老舅的安危转。他们面色憔悴、发髻凌乱,没有所谓的天使风采。我没有记下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给我上了社会实践的第一课,让我终生难忘。

  小舅转院途中,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梁国标多次打电话询问病情,跟踪指导随诊医生,还如亲人般安抚我们。“患者家属吗?随诊医生做得很好,医院这边我安排赵副主任到急诊大厅接你们。”不曾相识的梁主任字字千钧般的承诺,如阵阵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

  到了病房,医护人员围着小舅转了起来。原本排到次日的造影检查,经协调也在当晚10时前完成。赵副主任为了不耽误接诊、抢时间做造影检查,连晚饭都顾不上吃。亲人们出于感激,让我大舅送去2000元红包,却被赵副主任婉言谢绝了。午夜12时,赵副主任还在电脑前赶写小舅的病历。见我站在他的身边,赵副主任客气地让座,幽默地问:“大学生,你看这样可以吗?”他充满血丝的眼睛和疲倦的身影,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里。

  次日早上8时,听说梁主任正领着医生在讨论小舅的病情和手术方案。半个小时过去,医生办公室的门还是紧紧关着。亲人们把小舅生还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梁主任身上,事先准备好5000元红包,恳请他亲自主刀。小舅的手术方案终于确定了,梁主任把我们请到宣教室,详细地讲解小舅的病情、介入封堵术和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面对疑虑和担心,他郑重表态:“请家属放心,这台手术我亲自做,请相信我和我们的团队!”大舅也暗自感慨:“主任收了红包,亲自上台,手术一定会成功。”

  小舅被护士推进介入室10分钟,一位护士把一张5000元的住院押金单交给了我们。这突如其来的押金单,让我们心里顿时七上八下:一定是手术难度大、风险大,梁主任没有把握才退的红包啊!待手术门再次打开,医生告诉我们手术很顺利,亲人们激动的情绪瞬间爆发出来。

  我曾以为“红包”是对医者能力的裹奖,不收是德行本分,收亦无可厚非。是小舅生死急救的亲身经历,加深了我对医生职业的理解。是医生拒收红包的情操,教育我该以怎样的态度学好专业、修炼人生。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没能成行,但在辽阳市中心医院和沈阳军区总医院,我尝到了姥姥喜糖的甘甜。

  (作者为牡丹江医学院2012级新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一项全新发明实现脑卒中救治新跨越

上一篇:

肝癌切除 不再凭“经验”而是靠“精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