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向下转诊病人 要有我们信任的医生

2018-12-13 22:16:22浏览:74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在我的专家门诊中,每次共有17个号,其中有基层医生转诊过来的,有网络预约的,还有患者到窗口直接挂号的。每次结束这17位病人门
在我的专家门诊中,每次共有17个号,其中有基层医生转诊过来的,有网络预约的,还有患者到窗口直接挂号的。每次结束这17位病人门诊后,我还要接待近20位患者,他们是多年跟随我的老病号,有些已跟我一二十年。

  这些老患者和我已成了好朋友,让他们早早去排队挂号我于心不忍,另外我也希望留下更多的机会给其他病人,因此只好在门诊后半段专门留下时间给我的老患者。在他们当中,糖尿病患者居多,需要长期监测病情,其中不乏病情控制很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常年稳定者。如果这部分患者的随诊工作转移到社区,不仅免除了患者的奔波之苦,也缓解了专家看病的压力。

  不过,在不了解社区医生水平的前提下,贸然将患者推走是不负责任的。从患者的角度看,他们也会担心离开后将与专家失去联系,万一病情加重再回来就诊会耽误治疗。所以说,双向转诊不是一个规定、一个文件就能实现的,至少我希望能将自己的患者转到我信任的社区医生那里。

  在国外,很多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之间都是熟识的,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会互相介绍病人,而且专科医生对于转诊过来的病人往往格外重视,因为这些患者是经同行诊断并认为有必要到专科救治的。有时候,专科医生恰好有合适的临床研究需要转诊过来的患者参与,在取得患者同意后,专科医生还会通过信函告知全科医生:您介绍来的病人诊疗现状以及需要参加某项研究,大概何时会转回社区等。

  我相信,我的想法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不少上级医生希望多认识一些有能力当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守门员”的社区医生。社区医生未必在某些疾病领域钻研很深,但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密切观察患者。因此除日常治疗随诊外,在患者病情发生变化的时候,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并进行转诊,就是一名值得信任的社区医生。如果能与几位这样的社区医生熟识,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把自己的老病号转下去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近,我们开设了“2013~2015中国慢性病(糖尿病)专项防治行动”课堂。社区医生被邀请参加这一课堂,跟随专家出门诊、参加大查房。通过专家与社区医生的“亲密接触”,能够让社区医生全面了解专家的诊疗过程和治疗手段。应告诉他们,不能仅依赖于用药治疗,还要严格按照指南规范操作。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脑外伤康复关键词:早期 运动

上一篇:

用生命守护生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