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基因筛查真能预测疾病吗

2018-12-14 09:05:02浏览:14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案例  父亲身高1.68米,母亲身高1.72米, 24岁的女儿1.70米,18岁的儿子身高已达到1.95米。父母曾经还为子女的身高自豪,直到4
案例

  父亲身高1.68米,母亲身高1.72米, 24岁的女儿1.70米,18岁的儿子身高已达到1.95米。父母曾经还为子女的身高自豪,直到46岁的母亲张芳(化名)生命垂危才知道,原来自己携带了一种致病基因,为马凡氏综合征,并可能已遗传给了孩子。

  同济医院基因诊断中心、心内科汪道文教授介绍,马凡氏综合征的患病率约为1/1000,其子女有50%的遗传概率。目前,虽然两位孩子都没有不适症状,张芳夫妇仍忧心忡忡。在医生的建议下,张芳的儿子和女儿都到医院抽血进行了基因检测。近日,同济医院基因诊断中心基因筛查确诊张芳的两个子女都遗传了母亲的致病基因。

  赶在症状出现前“预知”疾病

  汪道文说,上述案例中马凡氏综合征是由FBN1这个基因的致病突变导致的。进行基因筛查是这个疾病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只有找到了明确的致病突变,才可以鉴别其他几种类似的疾病并进行确诊。对患者的孩子而言,是否会遗传该病,一出生就决定了,但在孩童时代是没有任何表现的。如果进行基因筛查,就能在症状表现出来前预知,从而早做准备,提前干预,选择最优的治疗策略。另外,因为该病通常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代遗传患病概率有50%,因此进行产前基因筛查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得到健康宝宝的概率。

  从理论上讲,除了外伤和由环境因素导致的疾病外,所有的已知致病基因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基因筛查找到原因,从而提前干预。但是,因为基因筛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检查,为了保证筛查的质量,每开展一种疾病的基因筛查,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和投入大量的费用进行早期的预实验和技术参数改良。

  基因筛查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非常高。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每个患者要先由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和基因诊断专家进行临床诊断,拟诊为相应的遗传相关疾病,然后再看这些疾病有哪些致病基因,从而针对性地选择筛查和检测那些致病基因。

  很多基因诊断公司的结果不靠谱

  每个人有约3万个基因,全部测一遍数据量巨大,分析十分困难,价格不菲。很多“基因诊断公司”没有临床方面的知识,不采集患者的详细病史及病历信息,也不具体对每个患者进行个性化分析,就大刀阔斧地进行“全外显子组”或者“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最后留给患者一堆无法解读的无用数据;或者不进行全面检索,使用不完整的“套餐”对患者进行检测,不能全面揭示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很不靠谱。大部分疾病是复杂疾病,对应的致病基因数目较多,检测和分析难度比较大。为了加快检测效率,要使用高通量方法进行检测。但是所有的高通量方法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假阳性结果。因此,需要在高通量方法检测完毕和数据分析完毕后,对筛选出来的可疑致病突变进行金标准的Sanger测序、验证,剔除假阳性结果。

  因为Sanger测序操作复杂,成本高,耗时长,很多“基因诊断公司”不进行这一步验证,结果就变得不可靠了。通常每个患者的致病突变都是不一样的,因此经常会检测到没有报道的新突变。为了评估这些突变是否有致病风险,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功能注释,甚至需要患者家族中症状类似的患者和健康的成员充当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针对每个病人进行个性化地分析,才能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

  知识链接:

  基因筛查能干什么

  基因筛查是通过各种手段检测受检者的遗传信息,找到目标改变,从而判断和决策受检者患病风险、生存预后、用药种类和剂量、后代遗传风险等情况。对已患病的患者,基因筛查可以找到其患病的“病根”,提示患者的预后,帮助临床医师为患者选择最有效的诊疗策略。

  对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的人(如患者孩子),基因筛查能“预报”患病风险,给医生提前准备时间,更早地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干预,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收益。

  对已确诊的遗传病患者,产前基因筛查可以帮助他们避免已探知致病突变的遗传,从而加大得到健康宝宝的概率。

  基因筛查要怎么做

  基因筛查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采用高通量测序然后用Sanger测序验证的办法进行,这也是目前最可靠的办法。以此为例,大概流程是:

  第一步,充分了解接受筛查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家族史、各种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意愿。

  第二步,基因诊断中心的专家与筛查目标疾病的临床专家进行讨论,评估基因筛查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方式。

  第三步,医生与患者沟通,进行咨询,介绍筛查的可行性、筛查费用、筛查风险、筛查的好处,并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确定筛查的时间。

  第四步,患者及相关风险血亲和参加筛查的人员每人静脉采血5mL。

  第五步,基因组DNA提取,质检,定量。

  第六步,进行高通量测序(耗时约3天)。

  第七步,进行数据分析,突变位点注释,突变位点数据库检索,突变位点功能生物信息学预测,突变位点保守性分析,拷贝数分析等(耗时1天至1周不等)。

  第八步,候选可疑致病突变Sanger测序验证以及患者家属验证(耗时约3天至1周不等)。

  第九步,基因筛查报告制作与审核。

  第十步,发出报告,对患者进行解释和咨询指导。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解放军第307医院全面建设续写辉煌巡礼

上一篇: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钛板撑起三分之二头颅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