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多城市“爆表” 雾霾“元凶”到底是谁

2018-12-16 11:05:58浏览:74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近日,一则《上海地区现浓雾天气,高速多车追尾致9死43伤》的新闻触目惊心,成为众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据专家解释,车祸事故或

近日,一则《上海地区现浓雾天气,高速多车追尾致9死43伤》的新闻触目惊心,成为众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据专家解释,车祸事故或因遭遇“团雾”。“团雾”这个“流动杀手”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常在高速公路上出现?

“团雾”

本质上也是雾,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局部范围内,出现的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由于团雾与局部小气候环境关系密切,而高速公路路面白天温度较高,昼夜温差更大,更有利于团雾形成;公路附近一些排放污染物颗粒的增加,如秋季秸秆焚烧、工业粉尘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等,空气中微小颗粒的增加,有利于形成团雾。

近日,多城市重污染天气又卷土重来,雾霾“爆表”。

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相继出现大范围重污染过程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宫正宇研究员介绍,11月2日至6日,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出现大范围重污染过程。

其中,哈尔滨市污染最为严重,11月4日的PM2.5日均值和小时值分别达到704微克/立方米和1281微克/立方米。5日,东北地区的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受东北地区污染传输影响,山东省、江苏省多地区相继出现重度以上污染。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经历了一次重污染过程,污染主要集中在河北、北京、天津和山西等地。4日下午,京津冀地区多个城市达到PM2.5浓度峰值。

雾霾是“烧”出来的

环保部指出,这么大范围同时发生重污染天气,内在原因还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过大,而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重要诱因。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介绍,东北地区冬季发生的大范围极重污染天气过程,已经连续出现了4年。此次东北、华东地区大范围的污染过程,始于11月3-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和大庆一带,重污染主要源于当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是导致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

对京津冀地区本次重污染过程的分析表明,有机组分和硝酸盐仍是本次过程中PM2.5的主要组分,工业和机动车排放是此次重污染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各地逐渐启用燃煤采暖设施,在夜间近地面的高湿环境下,硫酸盐的二次转化加剧,对PM2.5的贡献有所加大。

应对大范围空气污染要加强联防联控

11月2日起,环保部相继派出督查组持续在多省市的重点地区开展督查。

检查发现,各地在应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普遍存在重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不足、响应级别偏低。二是一些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不完善。三是企业排放问题仍较突出。

柴发合提出,要着力提高冬季防控措施的针对性,特别要关注居民燃煤散烧、供暖设施起炉过程、秸秆露天焚烧等污染防控。

为应对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柴发合提出要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政府除对本行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负责外,对导致的区域性大气污染责任也要有问责的要求。同时,建立区域性的大气环境管理机构,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厘清各地相互影响,切实落实责任,才能有效应对区域性重污染天气。

同时,要尽快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降低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门槛,提升预测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措施的可行性和针对性,做到应急措施的有效减排。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应对雾霾你只用口罩?还有这些你该注意!

上一篇:

90%的农药残留都去哪儿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