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Nature系列:同理心小部分取决于你的基因 后天培养更重要

2018-12-18 22:36:44浏览:76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共感、共情、移情,泛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主要表现在情绪自控、倾听能力以

       同理心(Empathy)指的是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共感、共情、移情,泛指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主要表现在情绪自控、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方便,被认为是高情商的元素之一。

       最近,发表于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同理心可能是由基因决定的。

       这项来自英国的研究包含了47000名成年人,结果发现基因似乎解释了人与人之间10%的同理心差异。其中一些基因还与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厌食症相关。

       在一些精神疾病包括自闭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中会有同理心类型的差异。其中两种主要类型是情感同理心(用适当的情绪来回应他人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同理心(识别他人精神状态的能力)。比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表现出更多个人痛苦和情感传染,而自闭症患者更容易有认知同理心困难而情感同理心正常。

       剑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Varun Warrier说,研究同理心的基因学可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环境,如养育和社会影响是如何建立他们的同理心的。

       研究中,实验对象给出了自己的唾液样本来进行基因分析,并完成了测量一个人同理心能力的60个问题。

       结果显示,某些遗传因素与高风险自闭症表现出的低同理心相关。这可能是因为自闭症患者很难理解他人情绪和社交暗示。

       之前的研究还显示,某些基因与高风险精神分裂症或厌食症表现出的更大同理心相关。

       还有研究指出,患有精神分裂症或厌食症的人更容易“情绪传染”,也就是说,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会触发你身上同样的情绪和行为。

       如果基因能解释人类10%的同理心能力,那么非遗传因素就起了更加大的作用。

       社会因素,比如抚养环境、生活经历成了同理心养成的关键。当然也可能有其他生物学影响,比如激素。

       美国麻省总医院同理心和关系科学项目主任Helen Riess博士说,同理心是一个易变的特性,一个人每天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同理心,比如当你加班或者被轻视时,同理心就会下降。同理心能够被培养起来。如果一个人经常受到表扬,TA的同理心会增强;相反的,当一个人总是被抱怨,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TA的同理心就会逐渐耗尽。

       Riess建议我们花更多时间与喜欢的人在一起,分享共同的爱好和喜悦,这有利于培养同理心。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Nature系列:失眠、抑郁和糖尿病与这几个基因变异相关

上一篇:

《内科杂志》:咖啡对人体的影响比想象中还要大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