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乙肝病毒“携带者”也须规范随访

2019-01-08 15:51:19浏览:178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高流行区,现有慢性乙肝感染者数量众多,因为部分患者对病情认识不够,由此导致的肝硬化、肝癌死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高流行区,现有慢性乙肝感染者数量众多,因为部分患者对病情认识不够,由此导致的肝硬化、肝癌死亡者并不少见。此外,生活中,不同群体对乙肝及其心理认知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性,不知道及时、合理检查的目的、意义,甚至对检验结果做出错误的解读;“大三阳”“小三阳”成了乙肝的代名词;乙肝病情进展所谓的“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仿佛成了不变的结局,在群众的心中烙下了恐慌的印迹。因此,乙肝在当前和今后较长的时期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今日,针对临床病人的特点,专家对乙肝患者如何对自己的病情监测、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及肝硬化患者的补救措施进行相关解读。

乙肝病毒“携带者”也须规范随访

目前,携带者分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对这两类携带者的定义,都涉及要有肝组织学检查的佐证(无明显病变或病变轻微)。也就是说,原先肝功、肝脏脾超声无明显异常的“健康携带者”说法已不复存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肝间难以绝对界定。因此,“携带者”应定期专科随访(每3~6个月),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者,定期检查项目应包括肝功、肿瘤标志物(AFP)、血中的乙肝病毒含量(HBVDNA)、肝脾超声等。

临床中,有些“携带者”确实有定期来看医生,但往往要求仅查“肝功能”,拒绝肝脾超声等检查;另一些则是家属来开检查单,家属看医生。其实,患者个人的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可以早期发现面色晦暗等慢性肝病的体征,而且许多检查是相辅相成的,“肝功能”中的谷丙转氨酶(ALT)是抽血的结果,仅间接反映肝脏炎症,肝脾超声检查的目的是判断被检者的肝脏是否有早期肝纤维化、肝硬化或肝癌的迹象,便于早期发现肝脏病变;对年龄大于40岁的“携带者”,尤其是男性、肝癌家族史者,即使肝功正常或轻度升高,也建议做肝组织活检,以确定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方案。

抗病毒治疗强调个体化

乙肝病毒携带者与慢性乙肝间难以绝对界定,因为肝组织学检查是有创性检查,不易被大多数人接受,一部分所谓的“携带者”有可能已经发展成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指“肝功能”中的谷丙转氨酶(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有肝炎病变。治疗关键是抗病毒,对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药物。大量临床资料证实,乙肝抗病毒治疗能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率,提高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抗病毒药物的选择采取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既要考虑是否处于婚育期患者、性别、年龄,对于年轻未婚、儿童甚至婴幼儿患者首选干扰素治疗,当然,儿童及婴幼儿还需充分评估适应症及副反应。核苷(酸)类药物,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有5种,我国已上市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在我国尚未批准上市;此类抗病毒药物以强效、低耐药为首选(如恩替卡韦),当然还需结合患者的经济承受力,妊娠期间可以使用的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期间亦应定期专科随访、监测疗效,停药与否要征询专科医生的意见,药物不能随意减量。

发现肝硬化应及时干预

许多市民对肝硬化的认识方面存在误区,认为肝硬化就没必要治疗了,其实,医学的真谛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抗病毒仍然是肝硬化患者的关键治疗措施,主要选择核苷(酸)类药物,许多早期肝硬化患者经过规范治疗,肝纤维化是可逆的,但肝硬化的逆转并非朝夕之间,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

对于中晚期肝硬化应行纤维胃镜检查了解食管、胃底静脉是否曲张,定期行影像学检查防止肝硬化结节恶变,注意软质饮食,注意避免受凉及不洁饮食,发现问题及时就诊,临床上中晚期肝硬化患者只要规范、及时就医,继续高质量生活10~20年以上大有人在。当然,如果经济许可最终亦可考虑肝移植,目前,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

(责任编辑:小城)
下一篇:

为促进泉州市从事肺癌专业人员学术交流 泉州一院主办学习班

上一篇:

秋冬是咳嗽季 你的止咳方法用对了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