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儿童急性腹泻有哪些误区?专家:禁食对儿童腹泻有害无益

2019-01-08 21:43:27浏览:148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肠粘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称为腹泻(diarrhea)。急性腹泻起病急骤,

肠粘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肠蠕动过快,致排便频率增加,粪质稀薄,含有异常成分者,称为腹泻(diarrhea)。急性腹泻起病急骤,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腹鸣、肠绞痛或里急后重。

又到一年的暑假,爸爸妈妈们也许已帮孩子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比如学游泳、上兴趣班、外出旅游等。但无论怎样度暑假,安全都是重中之重。

暑假到,上学的孩子们终于可以放松了,睡睡懒觉、吃吃好吃的、外出游玩等成为常态。但不规律的生活会导致孩子们抵抗力下降,加上天气炎热,夏季成了儿童腹泻高发期,尤其是开空调后也会因为受凉发生腹泻。

西安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贺涛表示,夏秋季是轮状病毒活跃期,儿童易感染轮状病毒引发腹泻,发生急性腹泻时应多饮水。如果腹泻次数较频繁应,尽早使用口服补液盐,不要急于用止泻药,避免滥用抗生素及过度静脉输液。

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罗志娟表示,应对儿童腹泻时,家长们可能会给孩子过度禁食、滥用止泻药和抗生素、过度使用静脉输液等,这样做其实都是不正确的。

误区1:过度禁食

后果:反而会加重腹泻

很多家长认为,儿童腹泻时,为了让肠道得到充分休息,应该限制饮食,有的家长干脆给孩子禁食。

近年来,国内外儿科专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禁食对于腹泻患儿有害无益。特别是因腹泻导致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丢失的情况下,禁食会加重脱水及酸中毒。同时,禁食使患儿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反而加重腹泻。

所以,首先家长要知道,腹泻时继续喂养才是正确的选择。但也不是说饮食可以随心所欲,强调合理饮食才是关键。建议母乳喂养的孩子继续母乳喂养;如果是人工喂养的孩子,小于6个月患儿继续喂配方奶,大于6个月患儿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日常食物,如粥、稀饭、面条、蛋、鱼末、肉末、新鲜果汁等。鼓励患儿进食,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避免进食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及高糖食物。对于病毒性肠炎患儿,因常伴有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故建议可暂时给予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时间控制在1~2周。

误区2:滥用止泻药

后果:会使致病因子及细菌滞留体内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腹泻时,马上会给孩子吃止泻药。事实上,对于一般的急性腹泻,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它会使致病因子以及细菌毒素在体内滞留,从而加大风险。比如,病毒性肠炎急性期的呕吐、腹泻,能起到“排毒减压”的自我保护作用;食物中毒在早期强调催吐、导泄治疗,便于毒物排出;急性细菌性腹泻(严重者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早期大便次数增多或加强肠道灌洗,会加强细菌毒素排泄,减轻病情的严重性及其后果。

误区3:滥用抗生素

后果:有可能延长腹泻时间

对于腹泻的治疗,滥用抗生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孩子肠道菌群失调,延长腹泻时间,引起孩子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良。

一般来讲,孩子出现腹泻时,要尽可能做到“逢泄必检”,才能避免抗生素的滥用。急性水样便腹泻在排除霍乱后,多为病毒性或产肠毒素细菌感染,不建议使用抗生素;粘液脓血便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必须使用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选用抗生素。如果经验性使用抗生素48小时无效,建议更换抗生素。使用抗生素治疗疗程一定要足够,否则易导致慢性感染性腹泻。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期间一定要3天左右复查一次。

误区4:过度使用静脉输液

后果:可能发生过敏、静脉炎、感染等

目前,在急性腹泻患儿的治疗中,静脉补液常被过度使用。过度静脉输液会带来很多风险,除了增加患儿痛苦及增大医疗成本外,还可发生过敏、静脉炎、感染等情况。

事实上,相对于一般的腹泻患儿,采用口服补液盐则要安全经济很多。而当腹泻患儿出现重度脱水、严重呕吐、口服补液失败(一般口服补液治疗4小时要评估)、患儿拒绝口服补液盐的味道引起脱水无法纠正时,才需要选择静脉输液。

如何收集宝宝粪便?

孩子腹泻时,正确采集粪便对之后的检查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安市儿童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贺涛提醒家长,采集粪便时,从粪便排出到送医不要超过1小时,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样本需要的量极少,即使是水样便取一点点即可。采集方法如下:

1.年龄较大的孩子可排便至保鲜膜上,家长用棉签蘸取黄豆大小至干净的保鲜膜或粪便留样盒。

2.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脱掉纸尿裤,一排便就用保鲜膜接住,再用棉签蘸取。

3. 较小婴儿可给纸尿裤里垫上一层保鲜膜,家长勤看着,有排便就留样。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痔疮栓不能根治痔疮 勿乱投神医神药

上一篇:

痔疮预防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当心痔疮的危害性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