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应对二孩生育小高峰,准备好了吗

2019-01-08 21:47:45浏览:312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我国已进入“全面二孩”时代,这是继2013年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大调整。最终有多少符合新政的育龄人口将

­我国已进入“全面二孩”时代,这是继2013年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大调整。最终有多少符合新政的育龄人口将响应政策调整,目前不得而知,但是从泉州、三明、厦门等地透露的信息已经提醒我们——

­A 近3年将面临生育小高峰

­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一些人特别是部分70后抱着抓住青春的尾巴赶紧生的心态,积极备孕。据泉州市近期调查,全市育龄女教师中,70%左右的人具有生育二孩的意愿。

­2015年12月,三明市卫生计生委对一孩家庭再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三明市从2011开始,进入生育小高峰,年出生人数达4万人以上,峰值出现在2016年,达4.8万人左右。随着二孩生育政策的执行,生育高峰期延长,2012-2019年出生人数都在4.5万人以上,生育峰值将出现在2017年,出生人数达到6.5万人左右;其次是2018年,出生人数6.2万人左右,2020年之后,全市出生人数将出现快速回落。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当地有三成符合条件的家庭有生育二孩的意向,还有三成符合条件的家庭表示正在考虑中。据初步统计,厦门市现有33万适龄妇女,其中35岁以上育龄妇女占50%,按有生育意愿妇女测算,也有近5.5万高龄待孕女性。

­据三明市卫生计生委调查,出生人口快速增长,目前主要对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产生较大影响。

­如今三明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普遍床位爆满,许多医院甚至出现超负荷运转,设施、设备配置严重不足,医务人员特别是助产技术人员明显缺乏。妇幼健康服务的数量、质量和资源配置都将面临新挑战。

­而且在孕产妇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三明市有近90%经审批允许开展产科服务的乡镇卫生院和妇幼保健院受各种因素影响停止了产科服务,大量孕产妇涌入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分娩,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妇产科床位异常紧张,工作负荷急剧增加。与此同时,妇幼卫生服务资源相对不足:市级没有独立设置的儿童医院;各级综合医院产儿科医师普遍不足,妇女儿童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设备陈旧、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最好能够引导年纪较轻的夫妇,尽量错开2016-2018年这3年的生育高峰期。”省人大代表刘菊春建议说。

­B 基础教育需求压力将增大

­ 同时,教育部门也面临着压力。

­三明市公办、私立托儿所资源原本紧张,又逢人口出生高峰,缺口将更大。据三明教育部门数据,2016年入幼儿园大班的人数是3.56万人,符合入园人数为3.85万人;到2021年,符合入园人数将达6.5万人,即使按90%的人入园计算,也将达到5.9万人,缺口较大。

­2016年,三明市就读小学一年级的人数是3.35万人,符合条件的人数为3.58万人,两数相差不大;到2024年,符合就读小学一年级的人数将达6.5万人,扣除部分在外地就读的人数,本地小学一年级新生人数将在6万人左右。按照目前的办学条件,届时将有2.7万人的差距。2016年就读初中一年级的学生2.5万人,与符合条件的人数一致,按现有条件,到2030年将出现4万人左右的差距。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目前我省基础教育资源总体适应就学需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7%,小学教育入学率达99.99%,但人口新政实施后,学龄人口数量将逐步增加,导致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位需求、教师配置压力增大。据统计,我省现有小学教师中女教师比例为61.6%(城区小学女教师比例达83.2%),幼儿园女教师比例更是高达99.4%。由于育龄女教师中,生育二胎的意愿较强,未来几年,学校编制内人手紧缺问题将较为突出。

­C 政策向人口出生大县倾斜

­ “目前,各地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近五年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与实际需求之间的适应情况。”省教育厅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我们将排查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盲点,分析预测未来五年区域适龄人口数量与分布变动情况,制定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确定师范生培养规模、结构和层次。”

­针对“全面二孩”政策之后,教师队伍学科结构、缺编情况、生源变化情况、产假教师数量等,省教育厅将统筹调剂师资,有序组织校长教师校际交流,缓解部分学校“产假式”缺编问题,同时积极协调财政部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当地财政核拨经费,专项用于中小学聘用编制外教师,及时补充紧缺教师。

­对于基层妇幼保健服务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省人大代表刘菊春表示,希望能划出专项资金,向山区县市、人口出生大县倾斜;加大医疗机构内部挖潜,大力加强综合医院妇产科、儿科建设,扩充产科床位。强化助产士、儿科医师与护士等紧缺人员岗位配置。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方面,对妇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等给予政策倾斜。设立助产技术培训基地,加强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协调建立高危孕产妇救治、转诊等机制;加快市、县两级危急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中心建设,完善急救绿色通道。

­“建议对我省各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所职能进行整合,将计生和医疗卫生服务功能进行有机结合,拓宽业务,使群众获得更优质、更满意的服务。”省人大代表鄢萍建议。(福建日报4月29日第05版 记者 林智岚)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孕妈妈注意:怎么样才能才能预防唇腭裂?_口腔问题

上一篇:

牙髓炎如何办?治好就一定要杀牙神经吗?_口腔问题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