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是否缺微量元素 不能只看检测值

2018-12-06 23:01:32浏览:101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近日一项调查显示,70%的孩子补过微量元素,56%吃过补钙保健品。儿童补钙产品市场乱象丛生,一些含明令禁用成分的产品占据货架。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70%的孩子补过微量元素,56%吃过补钙保健品。儿童补钙产品市场乱象丛生,一些含明令禁用成分的产品占据货架。作为家长,您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需要补充微量元素和钙吗?请看专家解读——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已经发现的必需微量元素包括铁、锌、铜、锰、铬、钼、钴、硒、镍、钒、锡、氟、碘、硅等14种。它们在体内含量极微,仅占人体重量的0.01%以下。儿童最易缺乏微量元素,因快速生长发育,消耗较大,补充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厌食、偏食、易生病等原因,易缺乏钙和锌、硒、碘、铁等微量元素。

  身高体重正常不用测微量元素

  人体微量元素与钙密切相关。钙缺时,镁、磷和维生素A、C、K缺乏等并存,在补充钙的同时应注意补充其他相关微量营养素。但因为钙和铁、锌等微量元素都属于二价离子,过多补充钙质,就会造成体内二价离子过于饱和,影响铁、锌等其他二价离子的微量元素吸收,增加缺铁和缺锌的风险。

  儿童是否缺乏各种营养素和相关元素,主要是看其临床症状,而不是只看检测数据。一般6月龄以后的孩子出现元素缺乏的临床症状,结合孩子的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喂养情况,才考虑进行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检测。如锌缺乏的孩子会表现为厌食、生长发育滞后、抵抗力差等症状。相反,如果孩子生长发育良好,就没有必要常规做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和血钙等检测仅是参考,检查结果只能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之一。

  缺乏微量元素影响身心发育

  微量元素与儿童的健康密切相关,不同微量元素缺乏的表现各不相同。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酶的合成。铁缺乏时影响氧的运输和代谢,严重者可致缺铁性贫血。

  锌被称为“生命之花”,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是200多种含锌酶的组成成分和酶的激活剂,对新陈代谢、生长和智力发育、味觉和免疫功能、组织修复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缺锌是厌食症的主要原因,可出现饮食不振、嗜睡、发育停滞和性成熟延缓等现象。对明显缺锌者,内服硫酸锌有一定疗效。

  碘在体内参与合成甲状腺素,缺碘会导致甲亢和儿童克汀病,表现为智能迟缓、听力障碍,常伴有体格生长滞后。碘多含于鱼、肉、奶制品中,富含于海带、紫菜、海藻、海参、海蜇中。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加碘盐。

  铜是生物系统中一种独特而极为有效的催化剂,是30多种酶的活性成分,喂养不当的早产儿可能会因铜缺乏而损害脑细胞的成熟。镁由于长期禁食、吸收不良或慢性腹泻时从消化道丢失。铬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是维持正常胆固醇所必需的。钴是维生素B12分子的一个必要组分,是形成红细胞所必需的成分。钴缺乏时会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成分,具有抗氧化和调节免疫、抗肿瘤的作用。氟是形成坚硬骨骼和预防龋齿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儿童氟缺乏影响牙的生长,易患龋牙,氟过多则引起氟中毒和氟斑牙。

  别用血钙水平判断钙营养状况

  钙在人体中并不属于微量元素,是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无机元素,属于宏量元素范畴。人体内的钙平衡在肾脏、骨骼和胃肠道三个系统,通过食物摄入的钙20%~30%被吸收入胃肠道,吸收量取决于食物中钙的存在形式、存在量及其溶解度,还有年龄、饮食中抑制及促进吸收的因素等。钙主动吸收需要维生素D,缺乏时钙吸收下降,造成钙缺乏。人体钙的代谢还受甲状旁腺素、降钙素等激素的调控。两岁以下婴幼儿及青春期少年因生长快速,骨量迅速增加,对钙的需要量相对较高,是钙缺乏的高危人群。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钙水平受到调控,只有在极度钙缺乏时才略有下降。低钙血症是由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或异常、维生素D严重缺乏等引起的钙代谢异常,而非人体内钙的缺乏。尿钙在健康成人中与钙摄入量相关。骨代谢生化标志如骨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研究。骨矿物质和骨密度的检测具有快速、准确、放射性低以及高度可重复等优点,间接反映人体钙营养状况,但缺少儿童的正常参考数据。定量超声骨强度检测具有价廉、便携、无放射性等优点,其结果也受骨骼弹性、结构等影响,其临床价值有待证实。

  儿童要经常接触阳光。鼓励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钙的优质来源。同时注意饮食补充,食物中含钙较高的乳制品、豆类、绿色蔬菜、虾皮、蛋黄、柑橘、乳酸等及其制品也含有较高的钙。只有在无法从食物中摄入足量钙时,才应适量使用钙补充剂,同时补充维生素D。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瘢痕也会变成癌

上一篇:

脚与鞋的“情仇爱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