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身体长这种水泡别乱挤当心是病

2019-01-13 10:47:39浏览:518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身体长什么样的水泡千万别乱挤小心是疾病呢?很多人一到夏天脚上就会起很多小水泡,那么,脚上起水泡的原因有哪些呢?脚上起水泡怎

身体长什么样的水泡千万别乱挤小心是疾病呢?很多人一到夏天脚上就会起很多小水泡,那么,脚上起水泡的原因有哪些呢?脚上起水泡怎么办呢?脚上起水泡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有时候脚上起水泡不仅仅是因为脚气,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千万不要贪图一时之快用手去乱挤,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哦!

脚上起泡当心糖尿病足

今年70岁的刘阿姨是位老糖友了,几周前,她的双脚开始发痒,还起了不少小水泡。起初她以为是脚气,就买了盒药膏回家抹。然而药膏已经抹掉大半管,脚上的水泡不但没消下去,反而比以前更大了,有的甚至开始破溃、流水。

她的双脚开始发痒,还起了不少小水泡

后来脚部开始出现溃疡,这时刘阿姨才意识到可能不是脚气,于是匆忙就医,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说:“刘阿姨这种病叫做糖尿病足大泡,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足部血管和皮肤病变。虽然与脚气症状相似,但发病机理不同,所以普通的脚气药对这个病不起作用。”

提醒糖友,虽然进入了夏季,但不要赤脚走路,也不可赤脚穿鞋,要经常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此外,要观察足部有无创伤,在修剪指甲、厚茧、胼胝时,不要剪切太深;出现大泡时,最好找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处理。

如足部有溃疡,应及时治疗糖尿病足。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足,可以将病情控制在早期。一旦让其继续恶化下去,将面临截肢的风险。

对于已经患上糖尿病足的患者来说,一定要严格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注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每半年左右去医院检查一次下肢血管;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足部的保护,如每天用温水洗脚并擦干、剪趾甲时不要伤到皮肤、选择合适的鞋和袜子等。有足部伤口者,要控制好饮食,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

糖尿病足检查,3分钟就够了

一、病史采集(1分钟)

当患者足部出现问题,却无法区分良性和恶性症状。了解其完整的病史,可帮助医生识别导致患者下肢并发症风险增加的因素。另外,回顾患者的病例还可以指导体格检查。若糖尿病和血糖控制欠佳会增加患者出现保护性感觉丧失、慢性顽固溃疡、伤口感染的风险,因而需询问以下问题,如表1所示。此外,患有糖尿病和有过下肢截肢史的患者复发溃疡的风险较高。吸烟和尼古丁的使用也是常见的致病因素,会引发外周动脉疾病(PAD)。

二、体格检查(1分钟)

应对确诊或疑似糖尿病患者进行仔细的足部检查,因为多达50%的患者会因神经病变而出现明显的感觉缺失,但无其他症状或早期感染、皮肤破裂、溃疡形成的迹象。而皮肤温度变化、血管灌注不足都可能促进并发症的发生。表2列出了快速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皮肤、神经、肌肉骨骼和血管检查。

1、皮肤检查

可作为早期干预的晴雨表。全面检查应包括:检测色斑、老茧、伤口、裂缝、浸渍,指甲营养不良,以及甲沟炎。皮肤变色或毛发生长减少可能是血管供血不足的首要迹象,而老茧和肥厚性皮肤往往是溃疡的前兆。脚趾检查应该包括检查有无真菌感染、向内生长或细长的指甲,仔细检查脚趾间的区域,以免忽略更深层次的病变。

2、神经检查

无保护性知觉,增加了神经病变患者无法识别伤害的风险,使患者无法及时将病症反馈给医护人员,致使皮肤溃疡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恶化,进而需要更多的医疗干预或者是采取截肢手术。

其中神经性保护性感觉丧失(LOPS)很容易检测,振动感知阈值(VPT)减少是最早的神经性LOPS指标之一,也是长期下肢并发症最好的预示。测试时,病人闭上眼睛,医生用手指轻轻触摸病人的第一,第三,第五脚趾1到2秒,若能感受到医生的触摸就回答“是”。相较于之前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的特点。

3、神经肌肉/肌肉骨骼检查

神经肌肉障碍,如背屈和跖屈强度减少,可表明其存在复杂的神经损害。肌肉骨骼畸形,如锤状趾、爪形趾或拇囊炎可引起明显的疼痛和/或步态障碍,并提高了患溃疡的风险。同时,还需检测患者是否有夏科氏(Charcot)关节病。

4、血管检查

外周动脉疾病(PAD)在糖尿病患者中尤为常见,其导致高达一半的足部受损发展成溃疡。对双侧股骨、腘、胫后或足背进行脉冲评估,脉搏减弱或消失是血管损害的关键指标。

三、患者教育(1分钟)

目前,当务之急是在治疗过程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减少截肢率。患者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即使只是最基本的护理。表3列出了患者教育过程中需要涵盖的主题内容。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乳腺增生的治疗如何摆脱乳腺增生

上一篇:

吃什么对皮肤好女人吃它皮肤会变嫩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