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慢性胃炎的病因与辨治

2019-01-13 16:43:18浏览:230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慢性胃炎系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按照病理组织学改变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三类。同时根据病变部位又

慢性胃炎系胃黏膜的慢性炎性病变。按照病理组织学改变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三类。同时根据病变部位又可将萎缩性胃炎分为胃体胃炎(A型胃炎)和胃窦胃炎(B型胃炎),前者主要累及胃体和胃底,与自身免疫有关,后者病变主要在胃窦,临床较为常见。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病证范畴。

慢性胃炎的病因与辨治

病因病理

1.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的致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与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时含胆汁和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酗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均可各自或与Hp协同作用而引起或加重胃黏膜慢性炎症。

2.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素体脾虚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总由胃气阻滞、胃失和降所致。早期多由饮食、情志所伤,病属邪实,后期常见脾虚。实则邪扰胃腑,虚则胃失所养,虚实可互相转化。日久瘀阻络伤,可见吐血、便血。

辨证分型

1.胃气壅滞证:胃脘痞满,胸闷不舒,纳呆食少,嗳气则舒,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缓。

2.肝气犯胃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诱发或加重。苔薄白,脉弦。

3.肝胃郁热证:胃脘胀满或伴灼痛,心烦易怒,两胁作胀,泛酸嘈杂,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苔黄,脉弦数。

4.食滞伤胃证: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5.痰浊阻隔证: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头目眩晕,身重倦怠,或小便涩。舌苔浊腻,脉滑。

6.脾胃气虚证:胃脘痞满,隐隐作痛,纳少便溏,少气懒言。舌苔薄,脉细弱。

7.虚火灼胃证:胃部痞满,隐隐作痛,灼痛嘈杂,似饥不纳,口燥咽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8.脾胃虚寒证:胃脘痞满,胃痛隐隐,得温则减,喜热喜按,时吐清水,纳少神疲,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沉弱。

辨证论治

1.胃气壅滞证

[治法]行气开郁,和胃通降。

[方药]香苏散加味。腹胀甚者,加鸡内金、焦三仙;伴两胁胀满者,加柴胡、青皮、郁金;有寒象者,加高良姜。

2.肝气犯胃证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常见的过敏原有哪些

上一篇:

皮肤过敏怎么办皮肤有这感觉后果太可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