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广东肇庆特产:肇庆裹蒸

2018-12-17 22:23:15浏览:62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肇庆裹蒸  肇庆裹蒸是广东肇庆的著名特产,裹蒸是粽子的一种,但是肇庆人不愿称裹蒸为粽子,这种充满浓烈的情感味道对于他们来
肇庆裹蒸
肇庆裹蒸
  肇庆裹蒸是广东肇庆的著名特产,裹蒸是粽子的一种,但是肇庆人不愿称裹蒸为粽子,这种充满浓烈的情感味道对于他们来说确实不是粽子所能比拟的。尽管现在裹蒸粽每年以亿为单位销往全国各地,但在肇庆人心里,传统手工制作的裹蒸才是他们心中的最爱。
  一、肇庆裹蒸的特色
  肇庆裹蒸用肇庆特产冬叶包制,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不仅清香,还能保鲜。“冬叶”是北回归线上肇庆独有的植物种,生长在西江流入肇庆段的断壁残垣的旧屋边和乡间小道旁,其厚叶中含有丰富的叶液,外表碧绿发亮,具有色绿、叶香、防腐、含天然的保鲜叶绿素等特点,用冬叶裹粽蒸,嫩滑甘香。
  过年吃裹蒸,是广东肇庆人千年习俗。从大年二十五日开始,肇庆人就开始包裹蒸粽,家家包家家蒸,满城都是裹蒸香。清代诗人王仕祯曾有诗赞“除夕浓烟笼紫陌,家家尘甑裹蒸香”,描述端州至今不变的乡俗。
  二、肇庆裹蒸的渊源
  肇庆人制裹蒸始于秦代,秦始皇当政时,苛捐特重,劳役繁多,农民悲苦难言。 当时农民为方便田间劳作,便用叶来裹米煮熟后可随身携带以作干粮,就是最早的裹蒸。另一种说法是,秦汉征统岭南时期,为驻军而设的随身携带可随时食用的保鲜熟食。
  至汉代,肇庆的城乡居民已有在春节、端午节包裹蒸和粽子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肇庆裹蒸已经成为讲白话地方家喻户晓的传统产品,作为春节探亲拜年的必备礼品,寓意着丰衣足食和来年好运。由此可见,裹蒸与粽子不同,它并不是用来记念屈原的,而是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吉祥食物。
  据说包拯在古端州(今肇庆)因政绩突出被调往京城,赴任之际,端州百姓用家中的糯米、绿豆,加上猪肉,制作成一种形状像铁拳的食物,让包拯带着路上吃。因此,肇庆裹蒸,更像包公铁拳的形状。
  三、肇庆裹蒸的制作
  包裹蒸需要模具,传统用尖顶大竹帽,将三张冬叶依次铺放在帽的中间,以10:6:4的比例先后放上糯米、绿豆和肥猪肉,依照柊叶包糯米,糯米包绿豆,绿豆包肥猪肉的顺序包裹,然后在顶端(其实这是成品裹蒸的底部)覆上一到两张柊叶,接着用水草或者席草捆扎。用模具包出来的裹蒸大小相同,只只都有一斤以上,呈枕头状或四角山包形,这和普通棕子相比,简直称得上是庞然大物了。
  传统烧煮裹蒸的器具是大甑或铁桶,民间一般用大油桶改装,在烧煮之前用黄泥巴涂抹外壁,可防止熏黑铁桶。将包制好的裹蒸一层层放置在桶内,加入清水猛火烧煮,在烧煮过程中桶内热水会溢出和蒸发,则需要不断补充热水,以水面盖过最顶的裹蒸为标准,经过八至十个小时的连续煲煮,柊叶内的糯米、绿豆和肥猪肉会互相融化,混为一体。这样,色、香、味俱全的肇庆裹蒸便可以上桌食用了。据说,这种传统已经沿袭了近2000年,体现了裹蒸原汁原味的特点。
  四、肇庆裹蒸的食用小贴士
  肇庆当地人通常是将热气腾腾的裹蒸从锅里取出之后,拆开冬叶,先吃掉裹蒸的五个角(当地家长让小朋友吃掉,因为传说小朋友吃掉裹蒸角能快高长大),然后用筷子一边将裹蒸的糯米层绿豆层和馅拌匀一边品尝便可体现裹蒸的原汁原味,甘香软糯令人回味无穷;而另一种吃法是将冬叶打开后,裹蒸用猪油煎至金黄,表皮香脆,直接食用,同样味道不俗。
  而民间最喜欢吃的还是新鲜出炉的“开炉裹蒸”,不加任何调料,直接食用。新鲜出炉的裹蒸,久经煲煮的冬叶已变为深绿色,糯米表层吸收了冬叶的叶绿素,呈现一层通透的浅绿,冬叶与糯米、绿豆混合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其味甘香,口感软滑,吃后齿颊留香,据说颇具补中益气,以及止夜尿和增加热能作用,在春天这乍暖还寒的时节,裹蒸成为人们欢度春节的传统食品确实有其效用目的。
  居住在肇庆的回民也有包裹蒸的习俗,他们则以肉作馅,称作“清真裹蒸”;佛教信徒则以花生、白果、冬菇作馅料,称作“上素裹蒸”。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台湾新竹特产--- 烟肠(图片)

上一篇:

一口香馅饼 台湾苗栗市特产美食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