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燕麦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2018-12-19 09:33:23浏览:22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燕麦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来源:农广在线-农事网   1 中耕除草   田间管理是获得高产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不能使用除草剂

燕麦高产栽培田间管理技术
来源:农广在线-农事网
  1 中耕除草

  田间管理是获得高产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不能使用除草剂,田间管理的重要一项就是中耕除草。应掌握“锄早、锄小、锄了”的原则。

  燕麦幼苗阶段应及时进行人工除草,第一次锄草应在燕麦长到10cm左右时进行,此时中耕,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防止脱氮现象,促进新根大量发生,提高吸收能力,增加分蘖。中耕要浅锄、细锄、不埋苗,千万不要伤及燕麦小苗叶片,不要损伤燕麦小苗的根部,因为这时燕麦小苗的根部还很脆弱,如遇损坏很难恢复。第二次中耕在拔节前期进行。这时中耕,不仅可以消灭田间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能力,而且能够促进燕麦根系生长,提高燕麦抗逆性。若条件允许可以进行第三次中耕,应在在拔节后期,封垄前进行。

  2 水肥管理

  燕麦一般被种植在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但是高产田是需要浇水的,我们应当在燕麦需要肥水的关键期,及时追肥、灌水。水肥管理要三看,即看苗、看地、看长势。燕麦的苗期需水量相对较多,应视土壤墒情浇水,墒情不好应及时浇水,每次的浇水量应浇足浇透。在没有水浇条件的地块,应在下雨前进行中耕,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有效的利用水资源。燕麦的拔节期到抽穗期是需水需肥的关键期,种植户应该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

  燕麦拔节期生长较快需肥量大,有条件的农户可按照每亩用尿素5-15kg的标准追施化肥。有水浇条件的在撒施后浇水,无水浇条件的应在下雨前直接扬撒在地里,借助降雨,促进作物吸收。7月下旬燕麦进入拔节后期抽穗前期。燕麦抽穗前需肥量较大,在燕麦抽穗前追肥是保证燕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为了及时满足燕麦抽穗期对养分的需要,应在燕麦抽穗前尽早追施一次叶面肥。追肥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对燕麦产生严重生理障碍,可以按照每亩用磷酸二氢钾200g,兑水1000倍后进行喷施。喷施应在晴天的下午或阴天进行,能起到补磷补钾的双层作用。如果燕麦植株矮小、底叶发黄、茎秆细弱、有倒伏等现象,应按照每亩用磷酸二氢钾300g兑水1000倍后喷施,每隔10天喷施一次,总共喷施2-3次为宜。应当特别注意的是,生长后期,特别是抽齐穗后不可施用氮肥,以免推迟成熟期。

  这里应注意,燕麦抽齐穗后要少水,以防止控制燕麦徒长造成减产。如果雨水过大,则要注意排水,防止倒伏。

  3 病虫害防治

  适时打药,防病治虫是燕麦高产栽培的重中之重。燕麦生长中后期,气温在18-25℃时,是病虫害的多发期,种植户们应该注意防治。

  燕麦常见的病害有:黑穗病、红叶病、秆锈病。燕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把当前的防治效果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影响结合起来考虑,防治措施要做到安全无害,经济可行和切实有效。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防治这几种常见病的方法基本相同,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如坝莜3号、坝莜1号等,二是选择无菌种子进行种植,三是合理轮作倒茬,如同马铃薯、亚麻等进行轮作。如病情严重,可用化学方法防治。提倡使用的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可按照每亩用甲基托布津60-70g的标准,稀释成500倍液后进行防治,喷洒要均匀。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即可。

  比较常见的虫害有草地螟、蚜虫、红叶螨。当出现虫害时,如虫害严重,可以用5%氯氰菊酯进行防治,按照每亩用药35-45ml,稀释成1000-1500倍液后进行喷施来杀灭蚜虫和红叶螨,10天后再喷药一次效果更好。每亩用吡虫啉50g稀释成1000倍液,喷雾防治草地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燕麦高产栽培播种技术

上一篇:

抛秧早稻倒伏防止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