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水稻稻曲病防控技术

2018-12-19 10:18:39浏览:863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1.危害症状  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后包于内外颖

  1.危害症状

  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

  2.病原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 Donk. 瓜亡革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菌核萌发,侵染为害。

  菌源:上一年发病重的地块,种子带菌多,可能发病严重。

  寄主抗性:糯稻发病重,抽穗早的品种发病较轻。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发病重。秆矮、穗大、叶片较宽而角度小,耐肥抗倒伏和适宜密植的品种,有利于稻曲病的发生。此外,颖壳表面粗糙无茸毛的品种发病重。

  栽培因素:密度过大,灌水过深,尤其在水稻颖花分泌期至始穗期,施氮过量或穗肥过重加重病害发生。连作地块发病重。

  环境因素:稻曲病菌在温度为24-32℃均能发育,以26-28℃最为适宜,34℃以上不能生长。在水稻抽穗扬花期,雨日、雨量偏多,田间湿度大,日照少一般发病较重。

  4.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降低穗期的氮肥用量。(2)选用无病种子。应从无病田留种,种子田一旦发现病粒,要及时摘除,深埋土中或烧埋;可结合防治恶苗病进行种子消毒。(3)药剂防治。稻曲病在破口期前5-7天用药防治一次,破口期再普遍用药一次。在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用30%丙环·咪鲜胺40-50mL/亩,或20%烯肟·戊唑醇(爱可)20 mL/亩,或井冈·丙环唑(稼洁)30 g/亩,或30%苯甲·丙环唑乳油(嘉润)15-20 mL/亩喷雾。若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如果品种感病,预报水稻孕穗至抽穗期有5天左右降水天气需进行药剂防治。稻曲病的发生与水稻破口期前后的雨日、雨量有很大关系。雨日雨量增大,病害明显加重;施药时田间应有3-5 cm水层,并保水3天。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防止猕猴桃果皮发绿

上一篇:

桑园管理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