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桑树栽植技术

2018-12-19 10:20:02浏览:58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栽植前先进行桑苗繁育,然后将育成的桑苗移植桑园。温暖地区多行冬栽或春栽,寒冷地区多行春栽。植沟(穴)深、宽各约50厘米,一
栽植前先进行桑苗繁育,然后将育成的桑苗移植桑园。温暖地区多行冬栽或春栽,寒冷地区多行春栽。植沟(穴)深、宽各约50厘米,一般将桑苗根茎交界部位埋入土中3~6厘米,砂壤土、坡地宜稍深,粘土、平原低地宜稍浅。栽后填土踏实,按树型养成要求高度剪去苗干,并全面整地。单位面积的栽植株数和空间配置形式,是成林早迟、盛产年限的支配因素,一般树型愈低,密度可愈大,稀植桑园,树干较高,树冠较大,抗逆性较强,树龄较长,但成林迟,土地利用率低,早期收获量少。密植桑园则树型养成快,成林早,一般亩栽2000株的桑园在栽植当年秋季就能收获桑叶养蚕,第2~3年达高产水平。中国现有成片桑园的大体密度为:广东地区每亩5000~6000株,多的8000株左右,浙江、江苏等地 800~1000株。栽植形式根据栽植密度和桑园作业决定。通常行间是作业道,行距在150厘米以上,如采用机械作业,行距宜相应增加。每亩株数超过2000株时,常采用宽窄行形式,以宽行为作业道。

树型养成桑树定植后,通过剪定、疏芽、摘心等技术措施,养成一定的树型,有利于多生枝条,增加桑叶产量,并便于收获和田间作业。树型根据栽植密度、肥培管理及收获方式决定,一般按树干高度有地桑(树干接近地面)、低干桑(树干70厘米以下)、中干桑(树干71~160厘米)、高干桑(树干161厘米以上)及乔木桑(接近自然型)等不同型式。又因夏伐时伐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齐枝条基部伐条的拳式和在枝条基部留3~7厘米伐条的无拳式。前者伐条后由潜伏芽萌发成新条,重复伐条形成桑拳,树型变动甚少,采用较普遍,后者伐条后由休眠芽萌发成新枝条,因每次伐条在枝条基部留有一定长度的枝条,故树型逐年增高,经过若干年后须进行截干,降低树型。成片桑园多采用地桑、低干和中干型,边地、滩地以中干为主。从不同地区看,中国珠江流域多地桑,长江流域的江、浙两省多低、中干桑,四川省和黄河流域多中、高干桑。树型养成的步骤和方法见图。 

桑园管理编辑主要包括土壤管理和桑树管理两方面。土壤管理:在多施氮肥的前提下,配合适当比例的磷肥、钾肥,有利于提高桑叶质量。每生产桑叶100千克约需氮1.5~1.7千克。氮、磷、钾比例,丝茧育的桑园为10:4:5,种茧育的桑园为 5:3:4。全年施肥量中,春肥约占20~30%,夏秋肥占50~60%,冬肥占10~30%,寒冷地区以春肥为主,温暖地区以夏秋肥为主。华南珠江流域采叶次数多,施肥次数也相应增加。桑园土壤易板结,通常全年进行冬、春、夏3次耕翻。冬耕在桑树落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宜稍深,春耕在春季发芽前进行,宜浅,夏耕在夏伐后进行,耕深约10~13厘米。此外并需视杂草生长和土壤水分情况及时进行除草和灌溉、排水等措施。桑树管理,主要措施有:疏芽,即在夏伐后疏去细弱和过密的新芽,使每株发育出一定的枝条数并分布均匀。整枝:即在桑树停止生长后剪除细弱和受病虫危害的枝条以及死拳、枯桩等,以增强树势,减少越冬病虫害。剪梢:即剪去枝条梢端,使养分集中,提高发芽率。通常剪去条长的1/4~1/3,长枝多剪,短枝少剪,花果多的品种可剪去 1/2。枝条长势较一致的桑园以水平式剪梢为宜。预防霜、冻、风、雹等气象灾害。除注意气象预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外,受害后应剪除被害枝条,壅直倒伏树干,加强肥培管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剑麻的种植技术

上一篇:

珍珠高粱种植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