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山地桑园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2018-12-19 10:21:09浏览:69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是湖北省蚕茧主要产区之一。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和

 

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是湖北省蚕茧主要产区之一。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蚕桑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山区和西北部丘陵山地。全市现有桑园面积58920亩,其土壤80%左右均为花冈片麻岩风化形成的麻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肥力水平低。抽样化验分析测定:PH值(水浸)6.1,有机质1.81%,全氮0.094%,碱解氮67.4ppm,速效磷8.73ppm,速效钾92.5ppm。由于立地条件差,历年亩产茧在50—80斤左右。我市林店茶场地处麻城西部,是从事生产茶叶蚕茧的专业场,该场的400亩桑园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垦荒山种植,近20年来亩产茧一直稳定在200斤以上,为我们探索山地桑园高产栽培,提高全市蚕茧产量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板,值得全市借鉴和推广,该场的主要作法是:

一、调整布局进行四改

    六七十年代栽植的桑园,面积山岗化,树型中杆化,规格(株行距4×6尺)统一化,品种杂乱化,因此,亩产茧总是徘徊在60—70斤之间,经济效益低,为了改变不合理的桑园结构,在发展中进行了调整和改造。

    1、稀改密。在原来的稀植桑园中进行补缺增密外,发展了亩栽1500—2000株的无杆桑,亩栽800—1000株的低杆桑,亩栽500株的中杆桑,亩栽250株的高杆桑,使单一的中杆桑变成了高中低无杆桑相结合。

    2、劣改优。用抱娘接和芽接的办法改造野桑。

    3、改造衰老桑园:对栽植时间较早,桑园已经早衰 ,通过合并移栽,降拳春伐,主攻肥水防治病虫,采养结合等措施,提高产叶量。

    4、改变生产条件;通过修塘筑堰,层层建池,使全场15%的山地桑园可以喷灌,逐年成为当家桑园。

二、因地制宜改土增肥

    林茶绝大部分桑园都栽植在麻骨山上,虽然开成了水平梯地,但表土只有15—20厘米,有机质含量在0.43—0.75%,而且都是打垱(1.2尺2)栽植,杆行距4×6尺,对桑树速生高产构成了不利因素。通过生产实践,要想山地桑园高产稳定,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狠抓改土保水增肥工作。

    1、抽槽填肥,促使根系伸展。每年冬春,在桑园行间抽2尺宽,2尺深的槽,把表土先填在沟底,再施杂肥,塘泥,田泥(每亩200—600担),再把麻骨土覆盖在上面,逐年风化形成表土,这样有力地促进了根系向纵横伸展,提高抗旱能力。

    2、挖竹节沟,提高“三保”能力。根据该场山地桑园岸高厢宽(宽8尺以上)的特点,在岸下挖2尺宽,2尺深的槽,每隔一丈留一埂(一尺高),两头地埂和地面高二厘米,形成竹节沟。把挖出来的麻骨土又加厚桑园土层,每年遇春夏雨水多可挖埂排水,夏秋可蓄水防旱,起到保水保肥,保土的作用。

    3、割青草桑园覆盖,有利保墒抗旱.每年春夏期间,利用山区杂草丛生的条件,合理安排劳动力,分期分批打青压肥每亩2000—4000斤,在桑园隔行覆盖,然后用土浅压青草,每年轮换进行,既可增肥改土,又抑制杂草生长,提高抗伏旱能力。

    4、间作绿肥,增肥改土。种植绿肥以豌豆为主,做到以地养地,提高地力,是改良低产桑园的综合措施之一。

    5、施足肥料,增产桑叶。施足肥料是长条长叶的根本,从该场生产水平看,生产100斤桑叶需要纯N1.5—2斤,NPK 比例是7:3:4。从全年施肥来看,冬施蚕沙、塘泥等有机肥60—300担/亩,春追化肥在3月下旬追完,每亩追尿素20—30斤,重施夏肥在6月上旬,7月上中旬分两次施肥,每亩尿素40—60斤,每次都采用环施或沟施,距桑树主杆1—1.5尺,深度4—5寸。

三、合理剪伐,增拳增条

    单位面积的有效总条数,总条长,条长产叶量是构成桑园产量的三个因素,也是构成桑树地面群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这三个因素中(特别是稀植条件下),有效总条长起着主导作用,对产量有着明显的影响,从林茶调查来看,亩产叶3000斤以上的桑园,有效总条数6000---7000根,以7000根为中心,总条长8000米以上,每米条长叶量2两左右。

    为了搭好丰产架势,除了合理密植外,还要进行合理剪伐。该场大部分是亩栽250—330株的稀植桑园,中杆养成,主杆0.6—0.8尺,树干高度3.5—4尺,以无拳式和有拳式养成,通过提高剪定,拳外留拳,增拳增条,扩大树冠使枝干向树干四周扩展,既利用了空间和地面,增加了光合作用,单株拳数10—12个,有的15—20个,单株发条数28—35根,高的有45根以上,平均条长3.6尺以上,一般春季单株产叶量6.7—8.5斤。

    山地桑园是夏伐还是春伐,要从实际出发,土层较薄,肥力中等,每年春夏轮伐,土层深厚,肥力充足的桑园,年年夏伐,对于土层薄,土质瘦的桑园每年春伐,这样有利于恢复树势,培养健壮的枝干,增加发条能力。

    桑树剪梢一般在春节前后进行。密植桑园以剪去25—30%,平均留条长3.2—3.5尺,中、高杆桑园以剪去15—20%,平均留条长3尺左右较为适宜。

四、合理采叶,养用结合

    幼龄树以养树为主,投产桑园做到采养结合,注意当前收益与持续高产结合。

    1、养蚕情况。该场全年四季养蚕,“春蚕量叶养,夏蚕收芽养,秋蚕摘片叶,晚秋留条梢”。春蚕饲养前应注意单位面积有效总条长,去年夏秋晚三季留叶程度,冬春施肥情况,春伐面积等因素来考虑发种量,夏季要适当,不吃“过头粮”,要注意春伐桑的生长,夏伐面积一般来说夏伐的桑树,夏蚕发种量占春蚕发种量的25—30%,秋蚕要看幼龄桑,春夏伐桑树的生长情况,一般占春蚕发种量的70—90%,晚秋少养看叶养,一般占春蚕发种量的10-20%,从发种时间来看,春蚕在5月1—4日收蚁,大眠放食时生长芽可用叶部分有10—13片,夏伐可在5月底、6月底伐完。夏蚕在6月22—25日收蚁,秋蚕在8月1—5日收蚁,可避开伏旱(山地桑园遇上伏旱一般在8月25—30日桑叶枯黄脱落),9月7—10日左右收蚁养晚秋较为适宜。

    2、采叶情况。春伐桑园摘片叶,其余的大都剪条桑养大蚕,夏季吃疏芽叶和茎部3—5片叶,夏蚕采叶后枝条留14—18片,秋蚕期采后留7—8片叶为宜,晚秋采叶后枝条留3—4片叶。

五、防治病虫,确保增产

    林茶常见的病虫害有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桑天牛、桑尺蠖等。

    1、芽枯病、桑拟干枯病:桑芽枯病多发生在早春桑树发芽前后,如果桑园肥培管理不善,秋叶利用过度造成树体衰弱,会引起大面积发病。桑拟干枯病大多在枝干茎部发病或在伐条后的残桩上发病尤多,以为害一年生枝条最严重。这两种病的防治方法相似:合理利用秋叶,秋蚕结束后枝条上留7—10片叶,晚秋蚕后每根枝条留3—4片叶,及时整枝剪梢,处理病条:春节前做好修剪工作,剪除病枝、虫枝和枯枝。剪除条梢未木栓化部分。发病严重的桑园,部分或全部进行春伐或降干处理,将剪下来的枯桩、病枝带走烧毁,清洁桑园。  喷药保护,冬季桑树体休眠后或早春发芽前用石硫合剂喷洒枝干消灭越冬病菌。避免损伤桑树。加强除草施肥工作。

    2、桑天牛。桑天牛为害树枝干,全场都有发生,主要采用刮卵或冬季用注射器注入杀虫药进行防治。

    3、桑尺蠖在春季发芽前,集中人力突击捕捉。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火龙果管理新方法

上一篇:

栽种黑芝麻的技术要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