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麻竹栽培技术

2018-12-19 10:22:45浏览:25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麻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传统的移竹造林方法,不仅成活率低,运输困难,造林成本大,竹种来源困难,而且进入丰产期时间较

  麻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传统的移竹造林方法,不仅成活率低,运输困难,造林成本大,竹种来源困难,而且进入丰产期时间较迟。下面介绍一种操作简单、成活率高、见效快的造林方法——笋蔸造林。

  一、造林地选择:造林地必须选在平均气温18℃—20℃,年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海拔500米以下,地势平缓、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上。

  二、造林密度:采用3x4米株行距,植穴规格60厘米见方、深25厘米,每亩栽植50~60株。

  造林季节:惊蛰至4月上旬。

  种苗选择:挖取头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直径6厘米以上笋蔸(即头年生竹笋取笋后,笋蔸又萌小枝)为母竹。

  栽植方法:一是直立栽植,母竹的切口朝下,芽眼向两侧。二是斜植,将母竹斜放于栽植沟内,然后覆土1—2厘米即可,切不可覆土太深,以免影响成活率和出笋。

  幼林抚育和施肥:植后当年要全面除草松土两次,第一次除草施肥在5—6月进行,全面铲除杂草,距离母竹30厘米左右分两个方向开沟和挖穴,施肥沟不能太深,一般为3—5厘米,每株施50—100克尿素或碳铵,然后覆土盖肥。第二次除草松土在10—11月进行,要注意铲除的杂草不能堆在竹坑内。第二年以后分别在4—5月和7—8月进行全面除草松土、施肥一次,每次每丛施尿素或碳铵100—250克,进入第三年后竹笋逐年增多,每丛可施肥500克,在每年收割竹笋完毕的10—11月份,务必除草一次,以利于次年竹笋的生长。

  合理采、留笋:麻竹每年5月至10月陆续出笋,每隔4—5天可采割一批竹笋。种植后当年的竹笋只留一根作母竹,其余全部割掉,注意每丛只能选留1株,不能多留,以防止营养分散,影响出笋。当竹笋生长到笋基部稍裸露1—2个竹节后即可采割,切割处是剥去笋基竹箨见有绒毛离地面3厘米处,用割笋刀沿水平割断,取下竹笋,选取幼嫩部分食用或加工。割笋时注意不要伤芽眼,切割的断面,必须尽量与分蘖节平行,不可越节,也不宜斜向,特别注意绝对不能用锄头挖取竹笋,否则以后出笋将会减少。

  通过上述集约经营的竹林,第二年即可产生效益,一般单丛平均产笋10根,最多可达25根,最大笋径14厘米,重3千克。第三年即进入盛产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珠茶的栽培技术管理

上一篇:

春天玉米苗期排灌巧结合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