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药材灵芝的栽培方式及出芝管理技术

2018-12-19 11:32:23浏览:98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① 栽培方式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菇棚(室内)立体栽培和覆土畦式栽培两类方式,具体简述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1)立体栽培

  ① 栽培方式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菇棚(室内)立体栽培和覆土畦式栽培两类方式,具体简述如下,供生产者参考。

  1)立体栽培方式:在菇棚内将两头出芝的小菌袋打(剪)开袋口,顺墙码排,一般可码高6~8层;或在棚内设架层,将大规格菌袋(或盆)单层排于架层上,揭开接种穴胶带,使灵芝向上生长。该方式所产灵芝,自然、洁净,受市场欢迎,但由于受基料水分等因素限制,产量稍低。

  2)覆土畦式栽培方式:该方式一般可在林荫下搭设简易棚或在一般耕地上建中小拱棚,修建阳(平)畦后,作为栽培场所。具体栽培操作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菌袋塑膜脱掉,入畦覆土,该方法有水分充足、芝体肥大、产量较高的优势,但由于室外病虫基数较高,覆土材料中微生物数量多,很可能导致有害微生物侵染菌丝的情况发生,或受虫类危害,并且,芝体往往污染泥沙等杂物不太洁净。另一种是将菌袋除掉底部约1/2高度塑膜,或将菌袋从中间切断,立于畦内,间隙用土填充,保留上部菌袋约1厘米,该方式的菌丝可接受畦内土层的水分,其芝体又不直接与覆土接触,其生产效果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具较高实用价值。

  ② 温度管理 出芝场所(菇棚)最适温度要求26~28℃ ,遇特殊气候可短时接受20℃条件的低温及35℃高温,但不可持续时间过长。如20℃条件维持7天,可令菌丝变黄、萎缩并纤维化,以后很难出芝,勉强现蕾后也会生长不良,出现薄、小芝体,商品价值低,且产量亦低。若超过30℃,甚至达到35℃,则芝体瘦小,菌盖较薄,过早老化。因此,应采取各种措施将温度调控至合适水平,并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③ 水分管理 菌袋入棚并打开袋口后,相对空气湿度即应达到并保持95%的高湿水平,以促其现蕾,甚至可短时维持饱和空气湿度,当有指状突起后,即应维持95%的湿度。注意该阶段的空气湿度应予严格保持,若低于80%,则不易现蕾,或菌蕾停滞生长,严重时发生菌丝纤维化后则无法现蕾。当指状突起逐渐分化出菌盖雏形后,可适当放宽湿度条件为85%~95%,偶有饱和湿度亦可,但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当菌盖最大3厘米以上,边缘黄色生长带清晰、明显,即生长中期阶段时,湿度可在80%~100%。比如,每天至少喷水3~5次,喷水后约1小时内湿度达到饱和,此后逐渐下降,一般菇棚内有地面、墙体所含水分的自然蒸发,加每天的喷水,湿度不会很快降低的,从100%降至80%约需4~6小时,周而复始重复上述管理,一般即可满足芝体生长需要。覆土栽培时喷水次数可相应减少,具体可根据届时的湿度及其保持状况而定。

  ④ 通气管理 灵芝属好气菌,现蕾过程直至菌盖分化阶段,需氧量较大,应保持相应的通风条,人进棚后感觉空气新鲜、无塑早异味为好。菌盖长到3厘米以上时,则应适当控制通气量,意在适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以促使菌盖略降低横向生长速度,而转向厚度发展。当然,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并非是使菌盖增厚的主要原因,只是辅助措施,菌盖的厚薄主要取决于基料营养、水分等因素。具体各生长阶段所需二氧化碳浓度为:菌盖分化前0.3%~0.5%,此后为0.08%~0.1%,不允许超过0.1%,否则将会抑制芝体的止帮发育。

  ⑤ 光照管理 灵芝对光照的要求是:散射光,其强度随着芝龄的增加而提高。但在现蕾前应使用较强光照进行刺激,以促其现蕾。当有指状突起后,应保持100~200勒克斯光照,有条件时可采取夜间人工照明等措施促其快速分化菌盖;但当菌盖形成后,则保持正常光照度约300勒克斯即可。此后,随着芝龄增加,可根据情况实施调控。光照较强时芝体健壮、色泽加深,弹射孢子稍早且量大;光照偏弱时菌盖相对色浅,但生长期稍长,芝体稍大。

  ⑥ 采收 现蕾后20~30天时间,菌盖边缘浅黄色生长带消失,整体色泽基本一致,应停止喷水,并减少通气.并可适当提高光照强度,使其进入后熟阶段,此时注意观察,如有孢子弹出,则不予通风,并降低光照至100勒克斯以下,维持一周左右后采收。采收可采取利刃剪、切等方法,采下的灵芝轻轻放入实底容器内晾干,晾晒过程中不断有袍子弹出,应及时收集待销。

  ⑦ 潮间管理 如温度条件合适,并有较充裕时间再度出芝,可将出芝面进行清理。立体栽培的菌袋,应予充分补水,一般可采取浸泡等方法,有条件的可使用补水器进行操作,补水量大且效率,补水后的菌袋可恢复至出芝前的重量。覆土畦式栽培方式的可补平覆土并适当浇水,然后覆盖薄膜、停止喷水、密闭光线予以养菌,约7~10天后,再度重新管理,可收获二潮灵芝。一般生物学效率10%左右,高者可达12%~15%,商品率可达70%~95%,因管理水平而异。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牧草的灌溉技术

上一篇:

药材赤灵芝及其孢子粉生产技术要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