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黄粉虫幼虫管理技术要点

2018-12-19 13:28:57浏览:71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黄粉虫幼虫管理技术要点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86、黄粉虫幼虫是幼小的虫吗? 黄粉虫的四个虫态,有三个虫态如成虫、蛹及卵在

黄粉虫幼虫管理技术要点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86、黄粉虫幼虫是幼小的虫吗?

黄粉虫的四个虫态,有三个虫态如成虫、蛹及卵在世代变化中,除了体色有变化外,个体大小是基本不变的。只有幼虫须从小长大,按一般昆虫学命名法称为幼虫。幼虫是黄粉虫一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整个世代中时间最长和用途最多的虫期。因此,延长其寿命、防止提前化蛹和提高商品质量是研究幼虫的重要课题。

 

87、幼虫一生要蜕皮多少次

幼虫刚孵出时,长约2—3毫米,呈晶莹乳白色,可爬行,1天后体色变黄。口器扁平,能啃食较硬食物。第2~4节为胸部,长有3对足,第5~12节为腹部,第13节下部有肛门,尖部有两锥形短尾。(

幼虫与其他虫态不一样,有蜕皮特性,一生要蜕皮十多次。其生长发育是经蜕皮进行的,约1个星期蜕1次皮。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幼虫蜕皮顺利,很少有死亡现象。刚孵出的幼虫为l龄虫,蜕第1次皮后变为2龄幼虫。刚蜕皮的幼虫全身为乳白色,随后逐渐变黄。经60天7次蜕皮后,变为老熟幼虫。老熟幼虫长25—35毫米,接着就开始变蛹。其生长期为 85~130天,平均120天。

 

88、养殖幼虫用什么设备

幼虫在生长过程中,可用木盒、塑料盘(盆)、纸盒、养殖池等进行饲养。

(1)木盒:为方便操作,应制作统一规格的木盒。养殖户可根据饲养室内的大小,制作规格在长80—100厘米×宽45—50×高6—8厘米的敞口木盒。盒内壁应无钉眼、无缝隙、无虫钻痕迹,在四周镶上装饰板条或粘贴胶布固定好作光滑的衬里,也可刷上油漆,以防虫逃。底版用纤维板钉严密,刷上油漆,以防虫咬。(彩图第51 )

(2)塑料盘(盆):可向塑料杂品商店购买黄粉虫养殖专用盘,也可购买一般常见的塑料洗衣大盆。为便于叠放,一般用长盆为宜。用塑料盘(盆)饲养的好处是内壁光滑,不易被虫子咬坏,防逃功能很好。缺点是不能吸收水分,易导致幼虫发生淹溺事故。

(3)纸盒:、用纸盒养虫有容易制作、轻便易搬和经济实惠等优点,缺点是不能坚固耐用。纸盒内壁一定用光滑胶带粘贴严实,不留缝隙,防止被虫子咬坏。用常见的瓦楞纸就可制作。因其易于变形,规格宜小不宜大,一般以80厘米×45厘米×6厘米为宜。(彩图52)

(4)养殖池:一般是建筑平地水泥池,多用于大面积饲养幼虫。根据饲养室大小,常见为正方形(200厘米×200厘米×15厘米)或长方形(250厘米×150厘米×15厘米)的池子。池内壁粘贴光滑磁砖以防逃,池底建地下火道用于升温。因面积较大,饲养员可进入池中进行日常管理。养殖池用途较多,还可用来贮放黄粉虫或用于其他方面;缺点是单位面积利用率低产量不高。

 

89、夏季养殖幼虫的适宜密度是多少

在夏季高温季节,为避免幼虫互相摩擦起热,饲养箱中幼虫的厚度以2厘米左右为宜。

因不同季节,管理方法也不同,如夏季温度高,幼虫生长旺盛,虫体内需要足够的水分,须多加含水分多的青饲料,冬季,虫体含水量小,要减少青饲料。

若鼠患多时,养虫木盒要有盖子,以防鼠咬。

 

90、如何防止幼虫在夏季高温时死亡?

在理论上来说,幼虫生长最快的温度是33—35℃。但此温度是否适宜也是相对的。在夏季,若是喂养密度过高,即使温度不超过35℃,由于虫子活动彼此摩擦生热,往往会升到很高的温度。当超过40℃时,就会发生死亡现象。因此,在夏季一定要注意养殖密度不要太高。要经常用手或温度计插人养虫箱中进行测试,一旦有烫手感觉,马上要采取减低密度、通风换气的方法进行降温。

 

91、夏季多雨时幼虫为什么容易死亡?

在夏季连续阴雨季节,是幼虫生长中的危险时期。若饲养室空气湿度超过85%以上,或投料湿度太大(含水量超过18%)或大量投喂青饲料,易导致幼虫发生软腐病而死亡。

 

92、如何对幼虫进行日常管理?

在幼虫的养殖过程中,掌握好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十分重要,它关系到幼虫生长的速度、虫体质量、经济效益等问题。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以下有关事项:

(1)注意分养:基本同龄的幼虫应在一起饲养,便于饲喂、销售、评级,如旺盛时幼虫需要补充营养,老熟幼虫则不需要。幼虫每蜕一次皮,就要及时更换饲料,及时筛粪,添加新饲料。

(2)注意独养:有的幼虫生长到5龄以后就要开始变蛹,应将蛹及时从饲养箱中拣出, 防止被其他幼虫咬伤。

((3注意厚度:在夏季,饲养箱中幼虫的厚度不能超过3厘米,以免发热造成死亡;

(4)注意清洁:饲养箱应经常保持清洁,要及时清除死去的幼虫,除去幼虫的蜕皮和粪便。清理的方法是:在准备清理的前三天不要向饲养箱内投放饲料,尽量让其将原来的食料吃净。然后用不同规格的筛子清理虫粪和分离虫子。

(5)注意管理:随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管理方法也不相同,如天气温度高,幼虫生长旺盛,要有充足水分,必须多喂含水分多的青饲料,要注意通风降温。冬季需要减少喂青饲料,要防寒保温。

(6)注意防病:夏天高温多雨季节,要注意防治螨虫与黑腐病;冬季燃煤升温湿度低,要注意防治干枯病;投喂青饲料时要筛净虫粪,预防发生黑头病。

 

93、如何给幼虫投喂饲料

  幼虫的饲料广泛而杂,较耐粗饲。幼虫喜吃麦麸、米糠、豆粕、玉米皮等,还能吃各种杂食,如弃掉的瓜皮、果皮、蔬菜叶、树叶、野草等。喂养青饲料要根据气温而定,气温高多喂,气温低少喂。投喂时间一般在傍晚,因晚上活动强烈,是觅食的最佳时间。

饲料在加工时,可先将各种饲料及添加剂混合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 10%的清水(复合维生素可加入水中搅匀),拌匀后再晾干备用。对于淀粉含量较多的饲料,可先用65%的开水将其烫拌后再与其它饲料拌匀,晾干后备用,但维生素一定不能用开水烫。饲料加工后含水量一般不能超过18%,以防发霉变质,对于已经发霉及生虫的饲料也不要扔弃,经过处理后就能投喂。处理方法有阳光处理、高温处理与低温处理三种方法:阳光处理是及时晾晒,高温处理是放置于烘箱及烤炉中50℃—60℃左右的温度,经过30分钟烘烤至干燥就能使用了。低温处理是将生有害虫的饲料用塑料袋密封后,放入冰箱中在-10℃以下冷冻3~5个小时,将害虫杀死后再晾干就能使用了。

此期要加强管理,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管理方法是:

(1)当肉眼能看清幼虫体形时,要进行加温、增湿,促使其生长发育。升温可采取加大密度方法。增湿是定时(每天数次)向饲养箱喷雾洒水。但量要小,不能出现明水。在饲料中加大水分也能增湿。

(2)给幼虫投喂营养丰富的一、三、五号饲料(见第十章有关章节),并给予大量青饲料。(见彩图53)

(3)大小幼虫分开饲养,以免发生互残现象。

(4)此期适宜温度为24℃~35℃,空气湿度60%~75%,饲料湿度10%—15%

94、幼虫是如何分期的?

养殖黄粉虫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商品意义的幼虫。在温度24℃~35℃,空气相对湿度55%~75%,投喂粮食与蔬菜情况下,幼虫期大约120天左右。为便于饲养管理,笔者将0~1月龄幼虫称为小幼虫(身长约0.2—0.5厘米),1~2月龄幼虫称中幼虫或青幼虫(身长0.6—2厘米),2~4月龄幼虫称为大幼虫(2.1—3.5厘米),化蛹前称为老熟幼虫。

 

95、大小幼虫能放在一起养殖吗

因幼虫有大吃小与强吃弱互相残食特性,不能大小混养,否则会越养越少。可将基本同龄的幼虫放在一起饲养,便于饲喂、销售、评级。在投食上,更需要分开喂养。如旺盛幼虫需要全面营养,老幼虫则不需要。刚孵化的小幼虫需要精饲料,而作为商品的中幼虫则可投喂较粗的饲料。为避免幼虫发生互残现象,平时一定要保持充足食料和适宜密度。

 

96、如何喂养小幼虫

小幼虫刚孵出时,体长约2毫米(见彩图54)。它啃食部分卵壳后爬至孵化箱麦麸内,以麸皮为食。此时应去掉接卵纸,将麦麸连同小幼虫抖入养殖木箱内饲养。长到4毫米~5毫米时,体色变淡黄,停食1~2天便进行第1次蜕皮。蜕皮后呈米白色,约2天又变淡黄色。一般每7天左右蜕皮1次。1个多月内经5次蜕皮后,逐渐长大成为中幼虫,体长身长0.6—2厘米,体重约为0.03克~0.06克。小幼虫因身体小,体重增长慢,耗料也少。

小幼虫耗料虽少,但孵出后即应供给饲料,否则小幼虫会啃食卵和刚孵出的幼虫。

该期间饲养管理较简单,主要是控制料温至24℃~30℃,最适料温为27℃~32℃,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经常在麦麸表皮撒布少量菜碎片,也可适量均匀喷雾在麦麸表面,将厚约1厘米表层麦麸拌匀,使其含水量达17%左右。当麦麸吃完,均变为微球形虫粪时,可适当再撒一些麦麸。当到达1月龄成为中幼虫时可用2毫米筛网过筛,筛除虫粪后将剩下的中幼虫进行分箱饲养。

在室温不高时,小幼虫出现死亡主要是因养虫箱内小幼虫数量太多,因虫子运动常使料温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有的养殖户不了解这点,当室温控制在32℃时,料温却超过35℃,造成小幼虫环境温度过高而抑制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大批幼虫死亡。因此,温度控制必须以料温为准,防止小幼虫出现高温致死现象。

 

97、如何管理中幼虫

中幼虫是幼虫生长发育加快,耗料与排粪增多的阶段。经过1个多月的饲养管理,中幼虫经第5~8次蜕皮,到2月龄时成为大幼虫。体长可达2厘米以上,个体重约0.07克~0.15克。其体长、体宽、体重均比中幼虫增加1倍以上。平时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见彩图55)

(1)虫群内温度控制在24℃~33℃,空气湿度为55%~75%,饲养室内黑暗或有散弱光照即可。

(2)适量投料:每天晚上投喂麦麸、叶菜类碎片1次,投喂量为中幼虫体重的10%左右。但也要视虫子的健康和温、湿度条件等灵活掌握。

(3)每七天左右筛除粪1次,然后投喂饲料。

(4)中幼虫长成大幼虫后,要进行分箱饲养。

 

98、如何管理大幼虫

大幼虫摄食多,生长发育快,排粪也多。饲养厚度宜在1.5厘米左右,一般不得厚于2厘米。当蜕皮第13~15次后即成为老熟幼虫,摄食渐少,不久则化为蛹。当老熟幼虫体长达到22毫米~32毫米时,体重即达最大值(0.13克~0.26克)。这时的老熟幼虫是用于商品虫的最佳时期。

大幼虫日耗饲料约为自身体重的20%左右,日增重约3%~5%,投喂麦麸与鲜菜可各占一半。因此,在大规模饲养大幼虫期间,应该大量供应麦麸及叶菜类,及时清除虫粪。此期饲养管理的要求是:

(1)控制料温在24℃~33℃,空气湿度55%~75%。

(2)根据大幼虫实际摄食量,充分供给麦麸及叶菜类碎片,基本做到当日投料,当日吃完。

(3)每七天筛粪1次,筛粪的同时用风扇吹去虫蜕。

(4)投喂的叶菜类含水较多又新鲜,大幼虫喜食,但投量不能过多。否则可能导致虫箱过湿而使虫沾水死亡。

(5)当出现部分老熟幼虫逐渐变蛹时,应及时挑出留种,避免幼虫啃食蛹体。

(6)预防大幼虫发生农药或煤气中毒。

(7)防止大幼虫外逃或天敌入箱为害。

 

99、用麦麸作主料,生产幼虫的料肉比例是多少

据笔者养殖经验,用麦麸作主料养殖幼虫,料肉比一般为3:1。即3千克麸皮养1千克幼虫。成本计算为:目前皖北地区麦麸市场价格为0.9元/千克,因此,生产1千克的黄粉虫仅需2.7元的麸皮。加上添加菜叶及雇工成本等,生产1千克的黄粉虫总成本在不超过4元。现在黄粉虫市场售价为10—12元/千克,有60%以上的利润率。因此,可以说用麦麸养虫是本小利大。

 

100、如何用塑料大盆养黄粉虫幼虫

  用塑料大盆养殖,要求无破洞、内壁光滑。若内壁不光滑,可贴一圈胶带,围成一个光滑带,防止虫子外逃。

在引种时,要选择个体大、活力强、色泽鲜亮的个体作种苗。用普通脸盆可养幼虫500克,用常见的洗衣大盆能养殖3千克左右。

  在盆中放入饲料,如麦麸、玉米粉等,然后放入幼虫,饲料量为虫重的10%~20%。经5—7天,虫子将饲料吃完后,将虫粪用60目的筛子筛出。继续投喂饲料,并适当加喂一些蔬菜及瓜皮等水分含量高的饲料。

  幼虫化蛹时,及时将蛹挑出存放。经7~12天,蛹羽化变为成虫。在盆的底部铺一张纸,然后在纸上铺一层约1厘米厚的麦麸,将羽化后的成虫捡入卵筛中放入盆内。在温度为24℃—33℃时,成虫约一星期后开始交配产卵。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交配产卵必须有一定的种群密度,每平方米养2500~3000只。成虫产卵期需投喂较好的精饲料,除用混合饲料加复合维生素外,另加适量水分含量高的饲料。   

  将初孵化的幼虫集中放在一起饲养,幼虫经过15~20天,盆中饲料基本吃完,即可第一次筛除虫粪。以后每筛除一次虫粪,同时投喂1次饲料,饲料投入量以3天左右能被幼虫食尽为准。

  投喂菜叶或瓜果皮应在筛虫粪的前一天,投喂量以1个晚上能被幼虫食尽为度,也可在投喂菜叶、瓜果皮前将虫粪筛出,第二天尽快将未食尽的菜叶、瓜果皮挑出。

用塑料大盆喂养的注意事项:因大盆不吸收水分,喂食时饲料湿度不要太大,盆底绝对不能出现明水,以免黄粉虫在水中因气孔受阻而窒息死亡。

 

101、如何用酒糟养殖黄粉虫(幼虫)

  为降低黄粉虫生产成本,可利用酒厂的副产品白酒糟进行喂养(见彩图58)。用酒糟喂养很有意义,不仅能生产出蛋白质含量高的黄粉虫,也为其大量生产找到了一种廉价的饲料,更为白酒糟的综合利用找到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对白酒糟—黄粉虫食物链组合技术的试验总结,认为该项创新技术值得在有条件的地方加以推广应用,并为广大养殖户增收节支提供一套新的饲养方法。具体应用技术方法简介如下。

(1)场地选择

  场地选择室内,一般需要有白酒糟贮存室、黄粉虫成虫产卵室、黄粉虫幼虫饲养室(包括立体饲养架和塑料饲养盆)等。如果进行加温控湿长年饲养,饲养室就需要装配上隔热材料、加温控温系统和通气排湿系统等。

  (2)酒糟准备

  白酒糟是酒厂的副产品,其中含有水份约65%、粗蛋白约4%、粗脂肪约4%、无氮浸出物约15%、粗纤维(即稻壳)约12%和含量丰富的多种维生素。白酒糟中由于含有很多发酵中疏松透气用的稻壳,所以不能直接用白酒糟饲喂牛、猪、鸡等家畜家禽,但黄粉虫却能很好地取食利用稻壳酒糟中碎屑的营养成分,并且生长发育很好,转化效率很高。但白酒糟由于含有大量的水分,易再次发酵霉变,所以最好不要贮存,适宜随用随运。

  (3)幼虫饲养

  黄粉虫初孵低龄幼虫不要添加饲料,低龄幼虫取食麦麸就足够生长了,为防止饲料干燥缺水,可以在麦麸中埋放几块马铃薯或南瓜片等鲜料。低龄幼虫取食完麦麸后,就在饲养盒中添加适量的湿白酒糟,然后摆放在饲养架上任幼虫取食生长,以后视取食情况不断地添加酒糟。当幼虫长大密度过大时,就要适时分盒,分盒后再添加酒糟。

  饲养室室温要控制在24℃-32℃,如果室温超过32℃,饲养盒内饲料层中的温度往往超过38℃,过高的温度影响幼虫的生长。饲养室要注意通风排湿,防止缺氧和螨虫滋生。

  (4)幼虫的分离利用和效益

养殖幼虫两个多月后,可留15%左右的优良大幼虫作种虫。选种时可用过筛法进行大小分离。如果用于养鸡、养鸟则可以连同稻壳一起直接供食禽鸟取食。利用白酒糟饲养黄粉虫,成本低廉,方法简单,可大规模生产,效益也很高。

需要注意的是,在用白酒糟作主粮时,还要搭配麦麸、米糠、豆粕和蔬菜等,做到营养全面,促进幼虫健康生长。

 

102、冬季养殖黄粉虫幼虫的关键是什么

天气渐凉了,黄粉虫养殖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是北方广大养殖户特别关心的,如何在冬季养好黄粉虫,是快速恒温养殖的关键所在。

(1)密封饲养室。

冬季北方天气较冷,而且风大,房屋的密封非常重要。一般可采取钉塑料布的方法封严窗户,门可用草帘或棉帘密封遮挡,防止人员出入频繁带走室内热气。如几间房屋为一个饲养室时,应将房屋之间隔墙打通,封闭不用的门,各间用棉帘遮挡。必要时可设二道门,以减少冷空气直接进入室内。

(2)做好取暖保湿工作

取暖设施可用煤炉升温(一般首选蜂窝煤炉,用烟囱将煤烟导出,安全方面,且便于管理),有条件的或取暖面积较大的可采取锅炉供暖方法。设置煤炉或暖气片数量时,成虫与蛹房温度要高一些,幼虫因自身虫体摩擦发热温度可适当低一些(低3—5℃)。因晚上管理人员少,特别应注意晚间的取暖保温。昼夜温差不可过大(超过6度)。否则白天热晚上凉,会影响虫子正常生长。但有一点需注意,昼夜最低温度都应保持在15℃以上,否则达不到虫子生长需要,相反会增加养殖成本。

因长期燃煤取暖,饲养室会出现湿度过低问题(低于50%),导致黄粉虫发生干枯病。管理人员在室内也会感到口干舌燥。解决方法一是炉上烧水增湿,二是向饲养室洒水喷雾增湿,三是用调湿器控制适宜湿度

(3)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黄粉虫也是要呼吸的,因此,也必须注意防止煤气中毒。方法是在房屋的窗户前后均打开一个可透气的小孔,造成空气的对流,可有效的防止煤气中毒,同时要密封炉具,安好烟囱,防止有风时煤烟倒灌。中午气温较高时可打开屋门,进行短暂通风。

(4)饲料要保持一定温度。

当天饲喂的饲料、菜叶应提前放到室内让其温度与室内温度接近,避免虫子食用过凉饲料,防止生病和低温造成虫体温度下降,影响正常生长。有条件的可适当增加玉米粉的投喂比例,增加热量。

总之,黄粉虫冬季喂养应根据其特点,加强管理,掌控好温度,确保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103、选择什么样的幼虫作种虫?

选择优质黄粉虫良种,是提高成活率、孵化率、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延长产卵期、促进高产、缩短繁殖周期、降低饲料消耗的关键和基础。

选种一般是选择幼虫作种虫。优良的种幼虫生活能力强,不挑食,生长快,个体大,产卵多,饲料利用率高。在初次选择虫种时,最好向有国家科技部门或农业部门授权育种的单位购买。以后可学着自行培育虫种,每养2~3代更换1次虫种。选择种幼虫应注意:

(1)个体大,每千克重量为3500~4000条;

(2)生活力强,爬行迅速,对光照反应快,喜欢黑暗。把虫子放在手心上时,爬动迅速,遇到菜叶和瓜果皮会很快爬上去取食;

(3)形体健壮,虫体充实饱满,色泽金黄,体表发亮,腹面白色部分明显,大幼虫体长在2.5或3㎜以上。

(4)营养全面。要求从幼龄开始精心饲养管理,不断增加饲料和瓜、菜等,减少喂养密度,从而饲养出肥大健壮、生活力强的良种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罗非鱼保种越冬三个方式

上一篇:

大闸蟹七种常见病害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