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饲料储藏方法与要点

2018-12-19 13:29:11浏览:56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合理储藏饲料,不仅可以延长储藏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使饲料避免霉烂变质及营养成分损失,有效提高饲料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合理储藏饲料,不仅可以延长储藏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使饲料避免霉烂变质及营养成分损失,有效提高饲料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1.防潮。饲料中淀粉、蛋白含量高,容易吸湿返潮。米糠中淀粉含量为37.5%~39%,蛋白质含量为15%~17%;饼粕中蛋白质含量为30%~50%,这类饲料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而粮油副产品结构疏松,也使其吸湿性增强。在饱和状态时,麸皮的平衡水分可达38%~40%,而禾谷类粮食一般仅为20%。饼粕水分含量虽在5%~10%,但在储藏期间外层易吸湿生霉。

  配合饲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特别是饲料中的动物蛋白质(鱼粉、骨粉、肉粉、血粉、蚕蛹粉等)原料,吸湿性都很强。储藏时应注意防湿。在常温仓房内储存饲料,一般要求相对湿度在70%以下,饲料的水分含量不应超过12.5%;如果把环境温度控制在15℃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长期储藏也是有可能的。

  2.防霉。饲料在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霉变。霉菌不仅消耗、分解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使饲料质量下降、报酬降低,而且畜禽食用后会引起腹泻、肠炎而出现消化能力降低、淋巴功能下降等症状,严重的可造成死亡。除了改善储藏环境以外,还可采取物理或化学手段防霉治菌。

  添加防霉剂:国内使用的防霉剂较为普遍的是苯甲酸及其钠盐(使用及量不超过0.1%)、富马酸及其酯类(一般使用量在0.2%左右)、丙酸及其盐类、脱氢乙酸(使用量为0.05%左右)。还有将上述防霉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型防霉剂。在饲料中使用防霉剂要注意剂量,剂量过高不仅会影响饲料原有的味道和适口性(一般乙酸、丙酸等有机酸类挥发性较大,容易影响饲料适口性,选用其盐类或酯类效果可能较好),还会引起动物急、慢性中毒和药物残留,应根据环境和饲料水分含量等实际情况灵活使用,例如,秋冬干燥凉爽季节,饲料水分11%以下,一般无需使用防霉剂,水分12%以上就应使用防霉剂;如果饲料含水较高,且逢高温高湿季节,适当加大防霉剂用量。

  自制防霉剂:大蒜剥去外皮,放入消毒过的研钵,再加入同样重量的凉开水,研磨成细浆,经3层消毒细布过滤,其滤液便是优良的饲料防霉剂;苍术、艾蒿叶、除虫菊等药用植物晒干,研成粉末,具有抑制霉菌繁殖的作用。

  3.防酸败。脂肪被分解后,酸价增高,质量变差。饲料中脂肪含量高时,容易酸败。例如,米糠脂肪含量一般在17%~18%。米糠脂肪中含有相当数量的解脂酶,在酶的作用下,脂肪易被分解。

  饲料中脂类物质的种类、含量以及脂类本身的不饱和程度与饲料酸败有关。油脂的不饱和程度越高,精炼程度越低,则越容易产生氧化酸败。而配合饲料经过制粒或氢化可有效降低饲料氧化酸败的可能性。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C能有效地保护脂肪免受氧化;添加抗氧化剂可有效阻止脂类氧化酸败;定期清洗油罐和混合仓,防止微生物的孳生及饲料在仓壁上的长期存留。

  注意原料的仓储时间。豆粕、棉粕、玉米蛋白粉等原料,夏季的仓储时间不超过2个月,冬季不超过3个月。而麸皮、米油糠等原料,夏季仓储时间控制在15天以内,冬季2个月以内。石粉、氢钙等比较稳定的原料仓储时间可长些,控制在1年以内。

  4.防虫害。营养外露,易生虫害。饲料原料经机械粉碎后,失去了皮层保护,营养物质外露。在适宜温度下,害虫大量繁殖,消耗饲料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产生的水气凝集于配合饲料表层,而使其结块、生霉,导致严重变质,如果温度过高,也可能导致自燃。一般蛾类吃饲料的表面,甲虫类则吃整个饲料。鼠类啮吃饲料,破坏仓房,传染病菌,污染饲料。为避免虫害和鼠害,在贮藏饲料前,应彻底清扫仓库内壁、夹缝及死角,堵塞墙角漏洞,并进行密封熏蒸处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人工饲养蚯蚓的品种和技术

上一篇:

海湾扇贝虾池保苗技术要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