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马铃薯贮藏期烂窖咋防

2018-12-19 13:51:24浏览:49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目前,正值马铃薯储藏期,做好入窖前的预防和入窖后的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窖藏的安全,还可防范来年田间病害的发生。  一

  目前,正值马铃薯储藏期,做好入窖前的预防和入窖后的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到窖藏的安全,还可防范来年田间病害的发生。

  一、马铃薯窖藏期主要病害种类

  窖藏期薯块带病种类很多,主要有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环腐病、黑胫病、软腐病、干腐病、黑心病、粉痂病和疮痂病等。其中马铃薯的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还是来年薯块带病造成田间发病的主要病源。

  二、病害的识别

  1.马铃薯晚疫病薯块的表面呈淡褐色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薯肉水浸状,切开薯块,可见褐色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不明显。如遇细菌感染,就会有臭味。

  带病的薯块播种后一般不出苗,轻的可以出苗,但会成为来年马铃薯的主要发病源。

  2.马铃薯环腐病和黑胫病贮藏期症状不明显,严重的块茎有皮色稍暗,芽眼发黑,表面龟裂等,切开可见薯皮分裂。

  环腐病皮层与心部全部分离,而黑胫病皮层和心部不分离。病薯亦是来年田间发病的主要带病源。

  3.马铃薯软腐病病菌从薯块伤口和皮口侵入,形成轻微的浅褐色稍凹陷的病斑。在贮藏期潮湿、温暖条件下,病斑扩大变软,内部组织腐烂,有难闻的恶臭味。干燥后,薯块呈灰白色粉渣状。

  4.马铃薯干腐病主要引起贮藏期块茎腐烂。开始薯块表皮局部颜色发暗变褐,以后病部略凹陷,呈同心环纹,上生白色、黄色或粉红色绒毛状颗粒或者是霉状物。切开病薯可见内部变为褐色,常常空心,而且有灰白色菌丝。最后薯肉缢缩、干腐、变轻变硬。在潮湿条件下也可能软腐。

  5.黑心病主要在贮藏期发生。薯块表面症状不明显,质地也不变软,而薯块内部颜色变深变褐,呈黑褐色略带放射状病斑。后期整个薯块变色,最后黑心。受害处边缘界限明显,后期黑心组织变硬。

  6.粉痂病最初块茎上出现褐色小疱斑、针头大小,周围有1~2毫米半透明环,边缘清楚。随着病情发展,病斑扩大为直径3~4毫米的隆起疱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出现橘红色,散出褐色的粉状物。病斑部分凹陷露出空洞。潮湿时可深入薯肉,致薯块皱缩,常会由于杂菌感染引致干腐。

  7.疮痂病病菌从皮孔侵入。最初在块茎表皮产生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连片,直径通常超过10毫米。块茎表面粗糙,木栓化,表皮受破坏后,很易引起其它病菌侵染,造成腐烂。此病仅限于皮部,这是与粉痂病的区别。

  三、做好贮藏期的管理

  1.马铃薯的采收最好选择在晴天进行,并充分晾干薯块。

  2.精选薯块,严格剔除带病、带虫、冻伤及破损薯块。

  3.做好储藏期的温湿度管理。储藏期的温度应控制在1~4℃,相对湿度80~90%。

  4.控制储藏量。窖内储藏不能过满。一般储藏量以窖容量的65%最佳。

  5.做好储藏前的消毒。如果使用的是旧土窖,最好将窖墙刮去旧土,以见到新土为宜,并采用药剂消毒。药剂消毒选择的是40%的福尔马林,每立方10毫升,加高锰酸钾每立方7克。具体做法是:先将高锰酸钾置于容器内,再倒入福尔马林至产生消毒气体,然后放入窖内,密闭48小时。然后通风两天后,再放入薯块窖藏。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养黄鳝四大密招

上一篇:

莲池养殖泥鳅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